许沐猛地合上书,激动得手都在抖。
是真的!是真的!
那本《名人成功秘诀》真的是钥匙!只要拿着它,读其他传记,就能吸收里面人物的能力和经验!
他的心脏像是要跳出胸腔,一种前所未有的喜悦和希望,在他的心里疯狂滋长。他再也不是那个被人嘲笑的学渣了,他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许沐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还有很多书要读,时间不多了——暑假只有六十天,他要尽可能多地吸收能力,要在开学时,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他拿起下一本《达芬奇:列奥纳多的笔记》,翻到描写达芬奇观察鸟类飞行的章节。书上写着:“达芬奇花了三年时间,观察不同鸟类的翅膀结构和飞行姿态,他把每一个细节都画在笔记本上,甚至计算出翅膀扇动的频率和空气阻力的关系……”
旁边配着达芬奇的手稿——上面画着鸟类的翅膀,标注着各种尺寸和角度,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注释。
许沐的目光落在手稿上。
又是一股激流!这一次,是细腻的观察力和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他能感受到达芬奇对世界的好奇——他不仅是画家,还是科学家、发明家、解剖学家。他会从绘画的角度去研究解剖学,了解人体的肌肉和骨骼结构;他会从工程学的角度去设计飞行器,尝试把艺术和科学结合起来。
许沐甚至能想象到达芬奇坐在窗边,手里拿着笔记本,仔细观察窗外的小鸟,一边画一边思考的场景。那种对未知的渴望,那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创造力,让他豁然开朗。
原来学习不是孤立的,物理和数学可以结合,语文和历史可以互通,甚至艺术和科学,也能找到共同点。
许沐继续往下读,一本接一本。
《富兰克林自传》里,他吸收到了严苛的自我管理法则——富兰克林每天都会制定计划,把一天分成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都有具体的任务,还会在晚上反思自己有没有完成计划,有没有做错的地方。许沐的脑海里甚至出现了富兰克林的“十三项美德”清单,还有他记录日常的表格。
《梅西传》里,他吸收到了瞬间决策力和专注——梅西在球场上,能在零点几秒内判断出传球的方向,能在密集的防守中找到突破点,这种能力来自于他无数次的训练,来自于他对足球的极致专注。许沐能感受到那种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快速做出最佳选择的感觉。
《稻盛和夫传》里,他吸收到了“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的信念——稻盛和夫在创办京瓷时,遇到过无数次危机,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甚至睡在工厂里,和员工一起解决问题。那种坚韧和执着,让许沐心里的懦弱和退缩,一点点消失。
一本,又一本。
许沐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疯狂地吸收着书中的“养分”。他的大脑越来越清晰,以前看不懂的物理公式,现在能轻易理解;以前写不出的作文,现在有了无数的思路;以前总是拖延的毛病,现在也有了克服的方法。
时间一点点过去,书店里的人越来越少。傍晚六点,店员走过来提醒他:“同学,我们七点要闭店了,你要是想继续看,可以明天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