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风从教室窗户缝里钻进来,带着楼下香樟树叶的凉意,却吹不散林晓宇胸口的闷火。
他盯着数学月考试卷上密密麻麻的红叉,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卷首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记错” 的批注,那行蓝色钢笔字被他捏得发皱,纸边卷成了一小团,像他此刻拧在一起的心。
早读课上,他把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能闭着眼睛默写三遍,可一到解题时,sin (π/2+α) 到底该变 cos 还是不变,还是和 cos (π-α) 混在了一起 。
它们就像把两颗长得像的珠子扔进了同一个盒子,怎么也分不清。
“又在对着公式发呆?” 同桌陈曦的声音带着薄荷糖的清甜,把他从混沌里拉回现实。她的卷子就摊在旁边,卷面干净得只有最后一道大题扣了 2 分,红色的对勾像一串小旗子,刺得林晓宇眼睛发疼。
“你上次背的那页公式,我昨天看你课间还在背,怎么这次还错?”林晓宇猛地把卷子塞进抽屉,抽屉里的橡皮和尺子被撞得哗啦响。
他闷声道:“我也不知道,背的时候都懂,一用就乱。” 话音刚落,脑子里就飘回初中。
那时候他数学还能排进班级前十,期末考后老师还摸着他的头说 “这孩子脑子灵”。可上了高中,公式像串不完的珠子,椭圆方程、导数公式、立体几何判定定理…… 记一个忘一个,月考成绩从 90 分跌到了 58 分。
昨天数学老师王老师找他谈话时,眉头皱得能夹碎粉笔,说 “晓宇,再这样下去,期末就危险了”。
“哟,58 分还在研究呢?” 一个带着嘲讽的声音从斜后方传来。
林晓宇不用回头就知道是张浩。
他是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每次考试都稳居年级前三,却总爱踩着别人的成绩炫耀。
张浩的椅子往后滑了半尺,胳膊搭在林晓宇的椅背上,手里晃着自己的卷子,鲜红的 “98” 分在阳光下晃得刺眼,“我还以为你背了那么久公式,怎么也能考个 70 分,没想到……”
他故意顿了顿,声音抬得更高,“原来有些人真的是‘背了也没用’啊。”
周围传来几声低低的笑,林晓宇的耳朵瞬间烧了起来。他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掌心,却没敢回头。
他知道,就算反驳,张浩也能说出更难听的话。何况,公平竞争,也没有什么可以辩解的。
陈曦瞪了张浩一眼,把自己的笔记本推到林晓宇面前:“别理他,他就是嘴欠。你看我这道题,上次也错了,后来把公式和例题写在一起,就记住了。”
张浩嗤笑一声,把椅子滑了回去:“陈曦,你别白费力气了。他那脑子,就算把公式刻在桌子上,做题照样错。” 说完,他拿起自己的练习册,故意翻得哗啦响,嘴里还念叨着 “这道题用洛必达法则一步就出来了,真简单”,仿佛在刻意提醒林晓宇,他们之间的差距有多远。
林晓宇盯着陈曦笔记本上的例题,可眼前总晃着张浩那张得意的脸,还有那句 “背了也没用”。
他深吸一口气,把笔记本推回去,低声说 “谢谢”,然后趴在桌子上,盯着课本上的三角函数公式,那些符号像一群乱爬的蚂蚁,怎么也记不住。
一周后的数学课,阳光透过窗户,在黑板上投下长长的光斑。王老师讲完双曲线性质,手里的粉笔在黑板上顿了顿,突然点了林晓宇的名字:“晓宇,你来说说,双曲线标准方程和椭圆标准方程的区别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