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 “不是因为工作提醒你。是因为——”他的目光在她肩后停了一瞬,“有人在你后面拍你。”
林瑶回头,一道影子迅速收起手机,消失在楼梯间。 她愣住的那秒,周启南已经踩着水声追了上去,楼梯间回荡着急促的鞋底声,很快又归于安静。
“人跑了。”他回到走廊时,只说了三个字。
林瑶心口那条细线被拨得更紧。 她把U盘递给周启南:“给你们。我要一份出入门禁记录和电梯摄像头的截图证明——作为新闻线索保护。” 周启南接过U盘,“我们会依法处理。你尽量不要单独行动。如果需要,你可以提供一份你和死者的完整通讯记录,包括未接来电。” “我知道流程。”林瑶点头,“我会配合。”
她离开医院,下意识绕去了熙岸小区的南门便利店。 “昨晚零点前后,有没有人来买东西?”她问夜班小哥。 小哥想了想:“雨太大,没什么人。哦对,有个女的买了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刷的是——”他停住,“现金。” “你看清楚她长什么样吗?” “戴帽子,个子不高。”小哥想了想,“她手上戴着手链。” “什么样的手链?” “银色,有个小月亮。” 林瑶接住这句话的瞬间,整个人像被人从背后轻轻推了一下。 “你确定?” 小哥有点被她的眼神吓到,退了一步:“我也不敢百分百……” “谢谢。”林瑶把一张名片放在柜台,“想起来可以联系我。”
她走出便利店,雨后的地面映出她的影子。 她忽然意识到另一个细节—— 00:07“像苏晴的人”走出二号楼;00:13她从南门出了小区;01:06朋友圈发布。 如果便利店的记录没错,“那个人”在零点之后还去买了手套和口罩。 ——她为什么要在“离开之后”又折返到南门附近? ——她为什么要买一次性手套?
“手套”的意义在她脑子里砰地一声撞响。 她想起了昨夜那句短信:“别查了。下一个就是你。” 戴手套的人不会留下指纹。 戴手套的人也许把某件东西,留在了某个她还没想到的地方。
手机震了一下。 一个来自未知邮箱的附件落进她的收件箱,标题很短:“如果我出事,找林瑶。” 发件人:suqing@****.com** 时间:昨天 22:04
她在街边站住,手指在屏幕上停顿。 她轻轻点开附件。
第一页,是一张思维导图,中央写着“替身”。 向外是一圈圈枝杈:假证件、照片处理、面容解锁、门禁复制、外貌相似雇员。 某个枝杈上圈着两个名字:林可、韩哲。 箭头从二人指向一个词:动机。 而“动机”的下一个箭头,指向最后一个词:钱。
林瑶在雨后的风里,背脊一点点发凉。 她盯着那两个名字,胸腔里像塞进了一只小鼓,轻轻、却持续不断地敲着。
林可。 苏晴的同事,也曾是她们的“第三个闺蜜”。 几乎在同一时刻,微信里弹出一个新消息——
林可:你在哪?我想见你。最好现在。 林可:别在微信说。咖啡馆门口见。你一定要来。
她看着那两行字,手指悬在空中,忽然明白了周启南说“别单独行动”的真正含义。 她还是回了句:“十五分钟。”
她知道自己可能在走向一扇门,门后是什么,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如果不走,门会来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