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他念,她跟着学。她学得很快,天生的好嗓子将那些古老的诗词唱出来,竟别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韵味。黑暗之中,他的听觉变得异常敏锐,能清晰地捕捉到她每一个细微的转音和呼吸。

他看不见,却能在脑海中勾勒出她认真吟唱时,微微侧着头,睫毛轻颤的模样。

一种微妙的情愫,在朗朗书声与清越歌声之间,在黑暗与光明的交界处,悄然滋生。像石缝中渗出的清泉,缓慢却执拗地流淌,滋润着他干涸龟裂的心田。

第二章:心有灵犀

这一日,顾怀瑾教她《诗经》中的《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他缓缓吟诵,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浣娘跟着念,念到“缟衣綦巾”(白色素衣,暗绿色头巾),她忽然轻声说:“这衣裳听起来,又素净又好看。”

顾怀瑾沉默了片刻,忽然道:“浣娘这个名字,虽贴切,却终究是随意取的。我为你取个字,可好?”

浣娘惊喜地睁大眼睛:“真的吗?秀才哥哥要给我取字?”

“嗯。”顾怀瑾的唇角似乎极轻微地弯了一下,“便叫‘无垢’,如何?”

“无……垢?”浣娘轻声重复,似懂非懂。

“洁白无瑕,不染尘埃。”顾怀瑾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她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你便如同这溪水,清澈见底,是这世间……最干净的存在。”

无垢。

这两个字像带着温度,轻轻落在浣娘的心尖上,烫得她脸颊微微发红,心里却涌起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欢喜。她用力点头:“嗯!我喜欢!谢谢秀才哥哥!”

她从此有了字,是这村里最有学问的秀才哥哥亲取的。她偷偷地在溪边的沙地上,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写这两个字,虽然写得歪歪扭扭,却无比珍重。

顾怀瑾听着沙地上树枝划动的沙沙声,听着她轻快得像要飞起来的歌声,心中那片永恒的黑暗,似乎也透进了一丝微弱却坚定的光。

他开始期待每一天的溪边时光。她的歌声,她的描述,她偶尔笨拙却真诚的关心,成了他灰暗生命中唯一的色彩和温度。他甚至能通过她脚步声的轻重、呼吸的频率,准确判断出她的情绪。

而她,亦将他视为最特别的人。她喜欢听他说话,喜欢他教她认识这个广阔而神奇的世界,喜欢他偶尔流露出的、只对她才有的温和。她不懂什么男女大防,只知道和秀才哥哥在一起,心里就像晒饱了太阳,暖洋洋的。

一次,暴雨骤至。书童恰好不在,浣娘慌忙扶起顾怀瑾,想找地方避雨。雨大风急,两人踉跄着躲到附近一个废弃的瓜棚下。

棚子狭小,两人靠得极近。浣娘的发梢被雨水打湿,贴在脸颊边,散发着淡淡的、皂角的清香。顾怀瑾能感受到她身上传来的微温,能听到她因为奔跑而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外面电闪雷鸣,棚内却有一种异常的安静和暧昧在流动。

“无垢。”他忽然低声唤她。

“嗯?”浣娘抬头,看向他。尽管知道他看不见,她还是下意识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