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师兄还在,爹娘也在,拾光阁里总是热热闹闹的。爹会在门口劈柴,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娘会在里屋做饭,香味能飘到巷口;师兄会教她做琉璃灯,偶尔还会偷偷带她去后山掏鸟蛋,回来被爹骂,却还是笑得开心,把掏来的鸟蛋煮给她吃。可一场山洪,把爹娘都带走了,也把那些热闹的时光,埋进了记忆深处,像被雨雾裹住,看不清,却总在夜里冒出来,让她睡不着,想起娘的桂花糕,爹的米酒,还有师兄的笑声。
“能寻。”阿阮的声音软了些,从抽屉里拿出块麦芽糖,用油纸包着,递给他,糖块是金黄色的,能看到里面的芝麻,“不过要等我今晚帮完那位婶婶,明晚带你去后山,好不好?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小石头!”小男孩立刻笑了,露出两颗缺了的门牙,像小松鼠一样可爱,接过麦芽糖时,手指还蹭了蹭阿阮的手心,暖暖的。他把麦芽糖揣进怀里,又把风筝抱好,生怕掉了,“我明天傍晚就来这里等你!我还能帮你扫地,帮你擦桌子,不要你给钱!我娘说,不能白麻烦别人,要懂得报恩。”
说完,他攥着风筝和麦芽糖,蹦蹦跳跳地跑进了雨雾里,跑了几步还回头喊:“姑娘,你可别忘啦!我会准时来的!”他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带着孩子特有的清脆,很快被雨声盖过,只留下一个小小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衣角还在风里晃。
阿阮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青川镇的人,好像都藏着点丢不掉的念想——有的是半朵荷花的绢帕,有的是画着兔子的风筝,有的是一句没说出口的“我想你”,有的是一段不敢提起的回忆。而她的念想,是师兄的归期,是爹娘没说完的叮嘱,是那本手记里没写完的秘密,还有那年没来得及去采的桂花。
她低头看了看桌上的琉璃灯,灯芯还是浅金色的,安静地躺在灯身里,像在等着被点燃,等着去打捞那些被遗忘的时光。阿阮轻轻摸了摸灯身,心里默念:师兄,今晚我要帮李嫂寻忆,要是你在就好了,你肯定知道怎么让忆影更清晰。你到底在哪里?是不是也在某个地方,帮人寻忆,或者……在找我?
第一章 青川镇的掌灯人(下)
亥时三刻,雨果然停了。月亮从云层里钻出来,像被洗过一样,清辉洒在青石板上,像铺了层霜,又像撒了把碎银。阿阮提着琉璃灯走出拾光阁,锁上门时,指尖碰到门环上的铜锈,凉丝丝的。夜风吹过,带着竹林的清甜味,还混着点泥土的气息,偶尔有竹叶上的水珠滴下来,落在灯纸上,发出“嗒”的轻响,像时光在轻轻敲门,问她准备好了吗。
她带了个布包,里面装着师兄留下的一小瓶“忆露”——手记里说,遇到模糊的忆影,滴一滴忆露,就能让影子变清晰,这忆露是师兄用晨露和桂花蜜熬的,瓶身上还贴着师兄写的“忆露”二字,字迹娟秀;还有一块用油纸包好的桂花糕,是早上从镇上的糕点铺买的,掌柜的说是用去年的桂花做的,还带着点甜香,想着要是寻忆顺利,能给李嫂分一块,让她也尝尝甜;另外还有一根蜡烛,怕竹林里太暗,琉璃灯的光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