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一把拽过传令兵躲进掩体,又一发炮弹在几步外炸开,泥土劈头盖脸砸了他们一身。
“三排长呢?”李卫国吐掉嘴里的泥沙,声音冷得像铁。
“牺牲了...为了救两个新兵,被火焰喷了个正着...”传令兵的声音哽咽了,“连长,咱们守了三天了,援军连个影子都没有!团部是不是把咱们忘了?”
李卫国没回答,抄起望远镜猫着腰钻出掩体。阵地上硝烟弥漫,透过烟雾,能看见黄色的身影正在集结。鬼子又要冲锋了。
“告诉二排,把所有手榴弹集中起来;一排上刺刀!”李卫国回头吼道,眼睛里布满血丝,“援军会来的,但在那之前,就是死,也得给我死在阵地上!”
———
1943年秋,常德会战打响。日军第11军横山勇部十万余人扑向湖南,企图夺取常德,打开通往重庆的大门。李卫国所在的57师奉命死守常德外围的桃源县,为常德布防争取时间。
桃源县城墙不高,无险可守。57师851团三连奉命驻守城东,连长李卫国,河北人,行伍十年,从二等兵一路干到连长,全连一百二十号人,都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兵。
“老张!”李卫国猫着腰在战壕里穿行,不时有流弹嗖嗖飞过。
一个满脸胡茬的老兵正眯着眼调试机枪,闻言头也不抬:“活着呢!小鬼子这炮打得真他娘的热闹!”
“省着点子弹,下次冲锋给我照准了打!”李卫国拍了拍老张的肩膀。这是连里最老的兵,北伐时期就扛枪,全连都叫他“老班长”。
“放心吧连长,一颗子弹一个鬼子,亏不了本!”老张终于调试完毕,咧嘴笑了,露出被烟熏黄的牙齿。
李卫国继续向前检查,看到一个年轻士兵正哆嗦着往弹夹里压子弹,手指抖得厉害。
“多大了?”李卫国蹲下身。
“十、十八...”新兵不敢抬头,声音小得像蚊子。
“叫什么名字?”
“王小栓...村里人都叫我栓子...”
李卫国从兜里摸出半包烟,抽出一支递给栓子:“抽一口,压压惊。”
栓子犹豫着接过,猛吸一口,呛得直咳嗽,眼泪都出来了。
“第一次上战场都这样。”李卫国的语气出乎意料地温和,“记住,越怕死越快死。小鬼子也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一枪下去照样见阎王。”
栓子点点头,努力想止住颤抖,但效果甚微。
“跟着老张,”李卫国指了指机枪位置,“看他怎么打,你怎么学。活着打完这一仗,你就是老兵了。”
———
黄昏时分,日军发动了第四次冲锋。
“来了!二百米!迫击炮准备!”李卫国的声音在阵地上回荡。
老张的机枪率先开火,点射精准,冲在前面的几个鬼子应声倒地。紧接着全连开火,子弹像泼水一样洒向敌群。
但鬼子太多了,像蝗虫一样涌上来。迫击炮弹在敌群中炸开,暂时延缓了进攻,但后面的鬼子仍然踩着同伴的尸体向前冲。
“手榴弹!”李卫国大吼。
一排手榴弹齐刷刷飞出去,爆炸声连绵不绝。硝烟稍散,仍然有几十个鬼子冲到了阵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