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2.1 李阿姨的回忆:起夜时的“咔嗒”声

周明远的老伴李阿姨,56岁,退休前是南麓镇小学的语文老师。她性格温和,说话轻声细语,可一说起失窃那晚的事,手就忍不住发抖,攥着衣角的指节泛白。

“那天晚上睡得不好,总觉得心里慌慌的,像有什么事要发生。”她坐在堂屋的藤椅上,眼神飘向二楼走廊的方向:“大概11点多,我起来上厕所,刚走到走廊,就听见书房(收藏室)那边传来‘咔嗒’一声——就是……就是‘咔’一下,然后‘嗒’一声,像钥匙转锁芯的动静,但又没那么响。”

李阿姨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以为是进了老鼠。“这宅子老了,偶尔有老鼠跑,之前也听过类似的声,所以没太在意。”她走到周明远卧室门口,轻轻敲了敲门:“老周,你听,是不是有老鼠?要不要起来看看?”

周明远睡得正沉,被叫醒后有点不耐烦:“别大惊小怪的,就是老鼠,明天找物业来。赶紧睡,我明天还要去市里开会。”

她见周明远这么说,就没再多想,转身回了房。“现在想想,我真后悔啊!”李阿姨抹了抹眼泪,声音带着哭腔:“要是当时我坚持去书房看看,说不定就能发现不对劲,手稿也不会丢了。那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心悬着,没想到……”

第二天早上6点半,李阿姨像往常一样起来做早饭。粥煮好了,喊周明远吃饭,喊了好几声都没应。“我以为他睡过头了,去卧室看,没人。”她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赶紧往书房跑,刚到门口,就看见老周蹲在地上,手里拿着那个空紫檀木盒,脸色白得像纸——我一下子就明白了,手稿没了。”

她当时吓得腿都软了,跑过去扶周明远:“老周,怎么回事?手稿呢?手稿去哪了?”周明远一句话说不出来,只是摇头,眼泪掉个不停。“我们家门窗都锁得好好的,大门指纹锁只有我和他能开,窗户也从里面锁着,那人到底是怎么进来的?”李阿姨皱着眉,满脸疑惑:“而且他只偷了手稿,现金、首饰、其他古董都没动——他怎么知道手稿在哪?怎么知道展柜的密码和钥匙?”

2.2 周明远的疏忽:那些“不该说”的话

采访时,周明远总说,嫌疑人肯定早就盯上他了,对他的情况摸得透透的。“我后来仔细想,都是我太大意了,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把信息漏出去了。”

去年拍下手稿后,他心里高兴,忍不住跟身边人分享。“跟收藏圈的朋友说过,说了手稿的价值,还有我怎么存的——展柜是什么牌子,密码锁是双重的,这些都讲了。”他捶了捶大腿,满是懊悔:“当时觉得都是朋友,平时也交流藏品保存方法,没觉得有问题。现在想来,里面说不定有‘内鬼’,把话传给外人了。”

他还记得去年10月的收藏交流会,当时带了手稿的高清照片去。“那天来了不少人,有老朋友,也有陌生的收藏爱好者。有人问我手稿平时放哪,我就说了在二楼收藏室,还提了一嘴展柜是‘德力西’的,带指纹和密码锁。”周明远低着头:“还有人问密码好不好记,我开玩笑说‘都是家里人的生日,闭着眼都能输对’——现在想想,这话简直是把‘钥匙’递到小偷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