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后来你送我回部队,在站台上哭成了泪人,"他打趣道,"我说我又不是不回来了,你偏说怕......"

"怕你不回来嘛。"林晓的声音低下去,"那时候总听说边境不太平,每次收到你的信都要先看邮戳,看是不是你亲手写的字。"

杨天把她揽进怀里,铁皮饼干盒里的弹壳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那是他巡逻时捡的,本来想做成哨子送给她,后来忘了。

"都过去了。"他下巴抵着她的发顶,"现在我天天在家,你想骂想打都成。"

林晓捶了他一下,眼泪却掉在了他的旧军装上,像极了三十年前那个站台。

6 战友的消息

社区活动结束后,王主任把杨天拉到一边,递给他一个牛皮纸信封:"杨大哥,前几天有个老兵来找你,说是你当年的战友,这是他留的地址。"

杨天捏着信封,手指有些发抖。信封上的字迹苍劲有力,右下角写着"赵建国"三个字。他的心猛地一跳,赵建国是他当年的老班长,1987年退伍后就断了联系。

"他说啥了?"他急切地问。

"就说他在云南定居,想来看看你,"王主任说,"还说你要是方便,给他回个电话。"

回家的路上,杨天把信封攥得紧紧的。林晓看他神色不对,也没多问,只是把脚步放慢了些。

晚饭时,杨天几次想开口,都被饭菜的热气堵了回去。林晓给他盛了碗汤:"有啥心事就说,别憋在心里。"

他把信封推到她面前:"老班长找我,赵建国。"

林晓的眼睛亮了:"就是那个总给你寄腊肉的赵班长?"

"嗯。"杨天点头,"他当年退伍时说要去云南种橡胶,我还笑他放着城里工作不干,偏要去山沟沟。"

"那正好,咱们去看看他。"林晓说得干脆,"我早就想去云南了,听说那边的花一年四季都开。"

杨天看着她,忽然想起当年赵建国总说:"小天,你这媳妇娶得值,知冷知热的。"那时候他还不好意思,现在才懂老班长的意思。

"等我把家里安排安排,"他说,"咱们就去云南。"

窗外的月光照进来,落在军功章的盒子上,温柔得像一句承诺。

7 云南的阳光

坐了两天火车,杨天和林晓终于到了云南。赵建国来车站接他们,远远就挥着手喊:"小天!这边!"

三十年没见,赵建国头发全白了,背也驼了,可嗓门还是那么亮。他一把抱住杨天,力道大得差点把他勒得喘不过气。

"你个老东西,总算肯来了!"赵建国拍着他的背,声音哽咽。

林晓站在一旁笑,看着两个老头子互相捶打,像回到了年轻时。

赵建国的家在山脚下,院子里种满了三角梅,红的紫的开得热闹。他老伴端出普洱茶,笑着说:"老赵天天念叨你们,说当年要不是你,他早冻僵在雪山上了。"

杨天摆摆手:"都过去了,再说当时换了谁都会那么做。"

那是1986年的冬天,赵建国在巡逻时脚崴了,大雪封山,是杨天背着他走了二十多里路。回来时两人都冻成了冰棍,在医院躺了半个月。

"后来我总给你寄腊肉,你咋不回信?"赵建国假装生气。

"不是不回,"杨天不好意思地笑,"那时候刚退伍,忙着找工作,后来搬家,地址就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