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在一旁帮腔:"他啊,那时候天天念叨你,说赵班长做的腊肉比我做的好吃。"
三个老人都笑起来,阳光透过三角梅的缝隙洒在桌上,把茶杯里的茶映得透亮。
8 界碑的约定
赵建国非要带杨天去看看他种的橡胶林。车子在山路上颠簸,杨天看着窗外的热带雨林,忽然想起雪山上的松树,一个浓绿,一个苍劲,却都是守着一方土地。
"当年在界碑前,你说等退伍了要一起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赵建国握着方向盘,"现在总算兑现了一半。"
杨天望着远处的山峦:"另一半,去看看咱们当年守的界碑。"
赵建国的手顿了一下,眼里泛起光:"好,等收完这季胶,咱们就去。"
林晓和赵建国的老伴在后排听着,没说话,只是悄悄握住了对方的手。有些约定,不需要她们参与,却懂得其中的分量。
晚上吃饭时,赵建国拿出一瓶珍藏的米酒:"这是我自己酿的,尝尝。"
三杯酒下肚,杨天的话多了起来。他说起退伍后的日子:找工作时的碰壁,第一次拿到工资时的激动,林晓生下儿子那天的慌乱......
"那时候总觉得对不起你们娘俩,"他看着林晓,"别人家男人都在身边,我却......"
"说啥呢,"林晓打断他,"你守着大家,我守着小家,不都一样吗?"
赵建国的老伴给林晓夹了块鸡肉:"妹子说得对,咱们做军属的,不图别的,就图他们平平安安。"
窗外的虫鸣此起彼伏,米酒的香气混着三角梅的芬芳,在夜色里慢慢散开。
9 迟到的敬礼
从云南回来后,杨天像变了个人。他开始整理那些旧物,把照片过塑,把信件分类,还买了个大相册,一页页贴上说明。
"这是1985年新兵连,我旁边是小李,后来转去了炊事班,"他指着一张合影对林晓说,"这是1987年抗洪,我们连在堤坝上守了七天七夜......"
林晓坐在一旁听着,偶尔补充一两句:"你那次回来瘦了十斤,我给你做了三碗红烧肉都没够吃。"
儿子周末回来,看见客厅里摆着的相册,好奇地翻起来:"爸,你当年这么帅啊?"
杨天得意地扬下巴:"那是,你妈就是被我这身军装迷倒的。"
林晓笑着瞪他:"别教坏孩子。"
孙子凑过来,指着军功章问:"爷爷,这是什么?"
杨天把孙子抱到腿上,拿起军功章:"这是爷爷当年守边疆得的,上面的星星代表着责任和光荣。"
孙子似懂非懂地点头,忽然举起小手,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敬了个礼。杨天愣住了,随即郑重地回了个军礼,标准的立正姿势,腰杆挺得笔直。
林晓看着父子俩,眼眶湿了。岁月带走了青春,却带不走刻在骨子里的信仰。
10 岁月长流
又到了老兵聚会的日子,杨天穿上熨烫好的旧军装,林晓在一旁帮他整理领带。镜子里的两人都已白发苍苍,可眼神里的光,和年轻时一样亮。
"今年王排长也来,"杨天说,"他说带瓶好酒,要跟我喝个痛快。"
"少喝点,你血压高。"林晓叮嘱道,把降压药塞进他的口袋。
聚会上,老兵们互相搀扶着,说着当年的趣事,眼泪却忍不住往下掉。有人唱起《战友之歌》,声音沙哑,却字字铿锵。杨天也跟着唱,唱到"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时,忽然想起雪山上的夜晚,战友们围着篝火唱歌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