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们在雪洞里待了三天三夜,"他的声音低沉下来,"饿了就啃冻硬的馒头,渴了就吃雪。那时候就想着,一定要活着回去,不仅要守好这里,还得回去看看爹妈,看看......"他顿了顿,看向后排的林晓,"看看等我的人。"
林晓坐在角落里,手里织着毛衣,闻言抬头对他笑。阳光落在她银白的发丝上,温柔得像三十年前的春风。
4 不后悔
"叔叔,你后悔退伍吗?"还是那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皱着眉头,好像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
活动室里安静下来,孩子们都盯着杨天。他摩挲着军装上的纽扣,那是林晓后来帮他重新缝上的,用的是她嫁妆里的红线。
"不后悔。"他说得很轻,却很坚定,"保家卫国是责任,守护家人也是责任。"他看向林晓,她眼里的光和当年站台上一样亮,"这两种责任,一样重,一样光荣。"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有个小女孩忽然举起手里的小红花:"叔叔,这个给你,你是大英雄。"
杨天接过小红花,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当年退伍时,老连长也是这样拍着他的肩膀:"到了地方也要好好干,在哪都是为国家出力。"
回家的路上,林晓挽着他的胳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你刚才讲得真好。"
"那是,当年我在部队可是标兵。"杨天得意地扬下巴,又叹了口气,"就是年纪大了,好多事都记不清了。昨天想给你讲我第一次站岗的事,怎么也想不起战友的名字。"
林晓停下脚步,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我帮你记着呢。"她翻开本子,上面是娟秀的字迹,记着"1986年7月,第一次站岗,战友是小李、老王......"
杨天愣住了,这才发现本子里记满了他随口说过的往事,有的是他讲过的巡逻经历,有的是他提过的战友名字,甚至还有他当年给她写的信里的句子。
"你......"他喉咙发紧。
"你忘了的,我都帮你记着。"林晓踮起脚,帮他把歪了的军帽戴好,"以后啊,咱们一起慢慢想,慢慢记。"
夕阳的光落在两人身上,军功章的影子在地上轻轻晃动,像个未完的梦。
5 旧物里的时光
周末整理储藏室时,杨天翻出了一个铁皮饼干盒。盒子上的"为人民服务"字样已经褪色,打开时呛出一团灰尘,林晓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这里面都是啥?"她凑过来看,只见里面堆满了泛黄的信件、褪色的照片,还有几枚磨得发亮的弹壳。
杨天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信封上的邮票是红色的五角星,收信人地址是"XX市XX街XX号林晓收"。那是他刚到部队时写的第一封信,字里行间满是青涩。
"那时候总怕你嫌我写得不好,"他笑着说,"每次写信都打草稿,写了改改了写,一写就是大半夜。"
林晓抢过信,指尖拂过信封上模糊的邮戳:"我还留着你所有的信呢,在樟木箱最底下。"她忽然想起什么,从盒子里翻出张黑白照片,"这是你第一次探亲时拍的吧?在火车站广场,你穿着军装,我扎着俩辫子。"
照片上的杨天年轻挺拔,眉眼间带着少年气,林晓站在他身边,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杨天看着照片,忽然想起那天的情景:他穿着新洗的军装,手心全是汗,连牵手都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