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林凡失魂落魄地离开地下室,推开照相馆的门。晚风一吹,他打了个冷颤。

回家的路似乎格外漫长和黑暗。他走到公寓楼下,习惯性地低头摸钥匙。

就在他抬头的一瞬间。

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楼梯拐角的阴影里,有一个模糊的、瞬间消失的人形轮廓——像极了刚才照片里那个东西。

他猛地转头看去。

那里空空如也,只有老旧声控灯因为他的动作而亮起,投下昏黄的光。

林凡站在原地,心脏再次疯狂地跳动起来。夜风吹过,带着初夏的微暖,他却感到一股从骨头缝里渗出的寒意。

那不仅仅是照片里的东西。

它……跟出来了?

第三章:未来的阴影

自那次锅炉房的惊魂后,林凡老实了几天。他强迫自己远离地下室,试图重新投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但那些来自过去的影像,以及黑暗中那声若有似无的吸气,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更让他不安的是,那种短暂丢失时间的感觉愈发频繁。

有时他正修着图,会突然愣住,盯着屏幕上的曲线和色阶,几秒钟后才茫然地想起自己正在做什么。

有时泡好的咖啡放在手边,感觉只是晃了一下神,再摸到时已是冰凉。时间像是质地不均匀的布料,在他这里偶尔会诡异地打结、滑丝。

这种对自身认知连续性的怀疑,比直接的恐惧更折磨人。

而每当他心绪不宁时,手指总会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那个冰凉的、小小的金属物件——外婆留下的顶针。

三年前的那个雨夜,没能见到外婆最后一面的遗憾,是种在他心里最深的一根刺。如今,他手握着一个能窥视时间的工具,这根刺开始疯狂地滋长,发痒,诱使他去触碰那个绝不该触碰的领域。

陈先生的警告——“窥视未来,代价更大”——像是一层薄纱,根本挡不住这汹涌的诱惑。

万一呢?

万一他能看到一点关于外婆的、未被注意的细节?或者,万一他能瞥见一点关于自己未来的启示,好让自己从这浑噩的状态中挣脱?

这个念头一旦生根,便迅速扭曲膨胀,吞噬了所有谨慎。

他选择了一个雷雨夜。

规则里,“暴雨”是符合条件的拍摄环境。窗外电闪雷鸣,雨水疯狂抽打着玻璃窗,整个世界仿佛都在动荡不安。这种天气让他感觉某种“屏障”变得薄弱。

拍摄对象,他选择了那枚外婆用了大半辈子的铜顶针。它上面布满了细小的刻痕,仿佛凝结了她一生的时光。

这无疑严重违反了守则第一条的精神内核——静物也可能与活人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结。

他将顶针放在工作台上,幽绿的灯光给它镀上一层诡异的光泽。相机镜头对准它,每一次闪电划过,顶针都在取景器里反射出刺目的光晕。按下快门的瞬间,一声炸雷猛地响起,震得地下室仿佛都在颤抖。林凡感到一股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强烈的寒意顺着手臂窜上,甚至带来一瞬的麻痹感。

冲洗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暗房的幽绿灯光在雷声的间歇中显得格外微弱,显影液的味道混合着雨水的土腥气,令人作呕。他的手有些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