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文姬与蔡禾确定了最终随行逃亡的核心人员名单:她自己、蔡邕、侍女云岫、老仆蔡禾,以及两名蔡禾精心挑选的、沉默寡言、身手不错且家眷皆在长安城外(便于控制且无后顾之忧)的护卫蔡剑、蔡盾,外加两名经验丰富的车夫。总人数控制在九人,力求精简机动。

三辆马车被进行了最后的改造和检查。载人的车厢加固了骨架,内壁衬了薄棉絮以减震和隔音。两辆载货的车,一辆主要装载粮食、药品、水囊、衣物等生存物资,另一辆则经过特殊设计,夹层和暗格中,藏匿着最珍贵的金银珠玉以及文姬两年来精心挑选、抄录的典籍核心——主要是蔡邕的著作和部分她凭借记忆默写出的、后世注定将散佚的经史子集。所有物品都捆扎固定,确保在颠簸的路上不会发出巨大声响。

“女公子,一切均已就位。”蔡禾最后一次检查完毕后,向文姬汇报,声音压得极低,“按您的吩咐,对外只说是近来盗匪猖獗,加固车驾以备不时之需,且家中存粮不足,准备近日遣人去城外庄园运些粮米回来。”

文姬点点头:“禾叔辛苦了。二计划所需之物呢?”她指的是万一蔡邕被捕,不得不动用劫狱计划时所需的特殊物资——几套西凉军卒的旧衣、用于贿赂看守的大量零散金银、以及一辆轻便快速的骡车。

蔡禾神色一凛:“也已备好,藏在工坊地窖的暗格里,随时可以取用。”

所有能想到的物理准备,都已到达极限。现在,比拼的就是对信息的掌控和临机的决断。

第二幕:情报的代价

最后的几个月,文姬的情报网络开至最大功率。云岫和蔡禾像两个不知疲倦的幽灵,游走在长安城紧张而危险的边缘。

云岫负责内帷。她通过赠送小巧精致的银簪、胭脂水粉,从司徒府、京兆尹府甚至某些将领府邸的侍女、嬷嬷口中,套取着碎片化的信息:

“王司徒近来常深夜独自在书房,不见外客……”

“吕布将军府上近日戒备森严,吕将军本人似乎心情极差,曾酒后摔碎心爱的玉带……”

“董太师……越发疑神疑鬼了,连贴身侍卫都换了好几拨……”

蔡禾则负责外朝和市井。他动用大量金银,接触那些能接触到权力核心边缘的小人物:守宫门的老军、御史台的低级书吏、与西凉军中层将领有来往的商贾。

“听闻相国前日又无故杖责了牛中郎将……”

“李傕、郭汜等将领近日曾秘密聚会,席间似有怨言……”

“宫中黄门透露,相国与吕布前日因一点小事,竟在殿前争执,相国再次掷戟,虽未中,但吕布将军眼神……甚是吓人……”

每一条信息,无论多么细微,都被文姬记录下来,在她脑中那个巨大的情报拼图上找到其位置。渐渐地,一幅清晰的图景呈现出来:董卓众叛亲离,已成孤家寡人;吕布怨毒已深,反意渐明;王允暗中谋划,静待时机;西凉军旧部人心惶惶,各怀鬼胎。

历史的车轮,正严丝合缝地沿着既定的轨道,驶向那注定毁灭的终点。

第三幕:父女的最后尝试

四月初,长安的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连日的阴霾天气,更添了几分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