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话,云岫似懂非懂,但能感受到女公子话语中那份沉甸甸的重量。蔡禾在一旁听了,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敬佩。他越发觉得,这位女公子所思所想,远超常人。
文姬也开始在途中,利用休息时间,继续用自制的炭笔在粗糙的毛边纸上记录。不仅是沿途的风物见闻、路线险阻,更多的是凭借记忆,将她能想到的、后世可能失传的诗词歌赋、百家之言,甚至一些实用的农业、医药知识,尽可能多地默写下来。
她知道,自己的大脑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移动图书馆”,必须争分夺秒地将这些知识“备份”到实体上。
第四幕:汉中在望
历经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担惊受怕,风餐露宿,当队伍中最为熟悉路线的蔡剑指着前方一道隐约的山隘,说出“女公子,过了前面那个垭口,就是汉中地界了”时,所有人都几乎要虚脱般地欢呼起来!
希望,如同黑暗中的曙光,照亮了每一张疲惫而憔悴的脸。
然而,靠近边境,也意味着盘查和风险。汉中虽相对独立,但张鲁的五斗米道政权对往来人员的管理同样严格,尤其是从战乱频仍的关中方向过来的人。
文姬下令队伍在距离垭口关卡数里外的一处树林中停下,进行最后的休整和准备。
她让所有人换上最不起眼、甚至打有补丁的衣物,将脸上、手上涂抹些泥灰,尽量显得落魄普通。
金银细软被分散藏匿在每个人身上和车架的隐秘处。
那辆载有典籍的马车,被伪装成装载着最普通行李杂物的样子。
她甚至让蔡禾将最后一点较为精美的“云纹笺”也妥善藏好,只留下些粗糙的“毛边纸”放在显眼处。
“记住,”文姬再次叮嘱,“我们是来自京兆尹的商户,家道中落,欲去汉中投奔远亲谋生。一路遭了兵灾,财物损失殆尽。言多必失,过关时由禾叔主答,其他人低头,切勿惊慌。”
安排妥当后,车队才再次启动,向着那道象征着希望与未知的关卡行去。
垭口处,果然设有哨卡,几名头缠黄巾、身穿道袍、手持兵刃的五斗米道“鬼卒”正在盘查过往行人。气氛略显肃穆,但比起长安城外西凉军的骄横,又多了几分奇怪的宗教秩序感。
蔡禾深吸一口气,驾驭马车上前,按照文姬的嘱咐,点头哈腰地向为首的鬼卒头目解释,并“下意识”地露出腰间藏着的一小串五铢钱。
那头目打量了一下他们这队看起来风尘仆仆、狼狈不堪的车马,又看了看车上确实没什么显眼的财物,简单询问了几句来历去向,便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他们快走——那串五铢钱显然起了作用。
当马车缓缓驶过垭口,将关卡的哨所抛在身后,眼前出现的是汉中盆地相对平坦、绿意盎然的景象时,所有人都有一种重见天日、劫后余生之感!
他们终于,暂时安全了。
第五幕:故人相逢
根据蔡大之前传回的信息,他们需要前往南郑城(汉中治所)西南方向的“安远客栈”汇合。
进入汉中地界后,气氛明显不同。虽然同样贫瘠,但少了那种无处不在的战争恐慌感,田间甚至有农人在劳作,秩序似乎并然不少。这让逃亡已久的众人稍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