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花费了两日时间,一路打听,他们终于在南郑城外西南方向的一个小镇边缘,找到了那家挂着“安远”招牌的、看起来十分简陋的小客栈。
马车刚在客栈简陋的院门外停稳,一个熟悉的身影便从里面冲了出来,正是得到消息提前等候在此的蔡大!
他看到风尘仆仆、面容憔悴的文姬一行人,尤其是看到空荡荡的、没有蔡邕的身影时,虎目瞬间就红了。
“女公子!禾叔!你们……你们终于到了!家主……家主他……”蔡大的声音哽咽了。他虽然远在汉中,但通过往来的商旅,早已隐约听到了长安巨变和蔡邕下狱的噩耗。
蔡禾沉重地摇摇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进去再说。”
众人进入客栈。蔡大早已准备好了热水、热饭和干净的房间。虽然简陋,但对于在风雨泥泞中挣扎了一个多月的众人来说,已是天堂般的享受。
安顿下来后,文姬才在客房中,向蔡大简要说明了长安惊变和逃亡的经过。蔡大听得双拳紧握,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是俺们没用!不能替女公子分忧,救回家主!”
“起来,”文姬疲惫地摆摆手,“这不是你们的错。你能在这里为我们准备好落脚点,已是立了大功。蔡二呢?”
蔡大抹了把脸:“二弟按之前的吩咐,一直在尝试往蜀地探路,最近一次传讯说,已到了梓潼附近,正在摸清最后一段山路的情况,预计下月能返回。”
文姬点点头:“很好。我们需要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大家身心俱疲,马匹也需要调养。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打探清楚汉中的具体情况,以及……长安最终的消息。”
尽管心中已有答案,但她仍存有最后一丝渺茫的幻想。
蔡大立刻道:“女公子放心!这客栈虽小,但南来北往的消息不少。张鲁这边虽然规矩怪,但只要守他的‘道诫’,交纳米粮,倒也并不刻意刁难外人。打听消息的事,包在俺身上!”
是夜,文姬躺在虽然坚硬却干燥温暖的床铺上,听着窗外陌生的虫鸣,久久无法入睡。
他们终于抵达了逃亡路上的第一个重要中转站。但未来的路依旧漫长,父亲的命运如同阴影笼罩心头。文化的火种虽得以保存,但传承之路,注定云途漫漫。
(第六章 完)
第七章:明月照蜀道
第一幕:汉中止戈
在安远客栈的休整,对文姬一行人而言,是身体和精神上的一次至关重要的喘息。热水、热食、干燥的床铺,以及相对安全的环境,让连日来的疲惫和紧张得以缓慢消融。
文姬允许众人休息三日,但不允许彻底松懈。她让蔡禾带人检查车辆马匹,维修在颠簸路途中的损坏,补充草料和必要的物资。汉中物产虽不丰饶,但胜在秩序相对稳定,物价也远比长安平和,采购变得容易许多。
更重要的是,她需要通过蔡大,系统地了解汉中这片暂时的“避风港”。
张鲁治理下的汉中,呈现出一种迥异于外界战乱的奇特面貌。五斗米道的教规与地方行政紧密结合,构成了社会运行的基本法则。街上常见头缠黄巾的“鬼卒”巡弋,但他们更侧重于维持教区秩序和稽查“奸宄”,而非普通军卒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