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千雪·第一章 山间问道
笔尖悬于宣纸之上,凝滞不动。
墨是上好的松烟墨,研得浓淡正宜。纸是陈年的宣州熟宣,质地绵韧如玉。陆寻握着笔,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目光却穿透纸面,不知落向何处。
画案上,《春山烟雨图》已近完成。远山含翠,云雾缭绕,近处溪流潺潺,笔法精妙得连水花溅起的瞬间都捕捉得栩栩如生。任谁看了,都要赞一声“妙笔丹青”。
但陆寻知道,还不够。
山斋的门被轻轻推开,墨翁踱步而入。老人须发皆白,一身青布长袍洗得发白,唯有一双眼睛清明如潭,深不见底。他走到画案前,静立片刻。
“技法已臻化境。”墨翁开口,声音平缓,“山势皴擦得宜,云气渲染有度,水纹勾勒精准。寻儿,你的笔力,当世已罕有匹敌。”
陆寻放下笔,垂首而立:“师父过誉。”
“然而,”墨翁话音一转,手指轻点画心,“这山中无魂,水里无魄。烟雨空有其形,未得其神。精妙绝伦,却......无情。”
最后两个字如针,刺入陆寻心中。他抬眼看向自己的画,不得不承认师父说得对。那画完美得如同镜花水月,美则美矣,却没有温度,没有生命。
“弟子愚钝。”陆寻低声道,“不知该如何......让画中有情。”
墨翁凝视他良久,缓缓道:“非你愚钝,是你未曾经历。你自七岁随我上山,十五载寒暑,眼中唯有笔墨纸砚,心中不染尘俗。不知人间喜怒哀乐,何以绘出画中神韵?”
斋外山风拂过,竹影摇曳,沙沙作响。
“情爱,乃人间至情。不知情爱,何以知众生?”墨翁转身,望向远处连绵的山峦,“下山去吧,陆寻。去红尘之中,体会何为心动,何为牵挂,何为求不得、放不下。”
陆寻怔住:“师父要弟子下山......体会情爱?”
“正是。”墨翁回头,目光如炬,“不入红尘,何谈超脱?不尝情爱,何谈忘情?你的画技已至瓶颈,唯有真情实感,方能助你突破。”
陆寻沉默片刻。他生于书香门第,七岁时因体弱多病被送上山跟随墨翁学画,从此与世隔绝。如今要他下山,去体会那虚无缥缈的“情爱”,实在茫然。
“弟子......不知从何开始。”
墨翁微微一笑:“随心而去,随缘而行。情之一字,强求不得,也避无可避。只需记住,莫被表象迷惑,需以心体之,以情感之。”
翌日清晨,陆寻简单收拾行装,几件换洗衣物,一套画笔,些许银两。他站在院中,向墨翁行弟子礼。
“早去早回。”墨翁递过一个锦囊,“若遇迷惘,可开此囊。”
陆寻接过收入怀中,再拜而去。
下山的路,他十五年未曾走过。石阶上苔痕斑驳,两旁林木葱郁,鸟鸣山幽。陆寻一步步走着,心中既忐忑又期待。情爱究竟为何物?为何能让画中有魂?他百思不得其解。
三日跋涉,终于抵达山脚下的小镇。
市集喧闹,人声鼎沸。小贩吆喝,孩童嬉戏,妇人讨价还价,老人闲坐聊天。陆寻穿梭其中,只觉得眼花缭乱。他观察着每一张面孔,试图从中读出“情”字,却只觉得纷乱无序。
他在茶馆静坐半日,看人间百态。在街边观察夫妻相处,友人相聚。那些笑容、争吵、关怀、疏离,在他眼中如同另一世界的语言,看得见,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