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仲夏回到家后,第一件事便是赶去阳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住院的父亲,了解病情。

父亲退休前是襄北农场开发公司的总经理,为公司开发过多个项目:羽绒服厂、方便面厂、蘑菇种植基地和粮食贸易公司。为了这些项目,他四处奔波。一次在洽谈业务途中,发生车祸,两车相撞。他当时以为只是些皮外伤,没大碍,没想到却留下隐患,导致体内大出血。

1991年,父亲就因为这种隐性出血住过一次院。当时医生无法确定出血点,只能判断是毛细血管破裂。仲夏清楚地记得,那次父亲的大腿一片淤紫,在中医院住了半个月,靠吃中药慢慢消散。这次情况更严重,父亲在农场医院检查时,血红蛋白已经降到4点多,随后晕倒,被紧急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警告说,如果找不到出血点,止血不住,可能需要手术,但老人手术风险极高,家人十分担忧,因此叫仲夏赶紧回来。

幸运的是,仲夏回家后,父亲的出血停止了,输血后状况逐渐好转,淤血也在消散,医生放弃了手术方案。

一周后的某个晚上,仲夏接到了程源的电话。

“夏姐,”程源说,“我昨天去严局长办公室了,他问了你很多情况,我如实回答了。他说你回海口后去找他一趟,具体什么事没说,广告的事也等你见面再谈。”

仲夏答道:“辛苦你了。如果有解决不了的事,也可以联系郑总。”

程源却略带歉意地说:“不用了。我打电话还有另一件事要告诉你,我决定去朋友开的餐馆帮忙,不再回广告部了。这几个月你对我的照顾,我真的很感激。虽然我没拉到广告,但你从没责怪我,反而像姐姐一样关心我。”

仲夏听了,心里有些不舍,说:“其实我很舍不得你走。你为大家做饭买菜,默默付出,从不抱怨。人与人之间的相遇都是缘分,而你用自己的方式温暖了身边的人。这本身就是价值所在。我明白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路,祝你在新环境里一切顺利,生话愉快!”

第二天,仲夏去医院看望父亲。她对父亲说:“爸,您的病情稳定了,我明天准备返回海南。你们在的时候,我不该离得那么远,但现在已经无法改变。我相信您一定会康复出院。等我以后安定下来,就接您和妈去海南过冬养老。”

父亲点头说:“你放心,这里有你姐照顾,我和你妈能应付得来。你要尽快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人这一辈子谁都有难熬的时候,过去了就好了。”

第二天,仲夏飞回海南。一下飞机,她第一时间联系了严局长,恰好对方在办公室,于是她直接去了位于五指山路的海南省建材总公司。

办公室内,严局长正聚精会神地翻阅一份文件。仲夏站在门口敲了几下门。

“咚咚咚。”

严局长闻声抬头,放下文件,看见仲夏,笑着说:“哦,你回来了。你父亲的病好些了吗?”

“已经脱离危险了,正在慢慢恢复。谢谢严局长的关心。”仲夏答道。

严局长点点头,说:“你不在的时候,小程来过一趟。她对你的评价很高哇。”

仲夏谦虚地笑了笑:“小程夸我是因为她好,她能欣赏别人,说明她自己优秀。”

“她说广告不好做,”严局长转而问道,“你有没有想过换个工作?”

“这个问题我早考虑过,但一直没确定。”仲夏回答。

“那你愿意到昌江去工作吗?”

“去昌江?做什么工作?”仲夏好奇地问。

严局长解释道:“海南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但本地没有像样的水泥厂,岛上需要的水泥都是从岛外调,成本很高。昌江有优质的石灰石资源,我们已经获批建设一个大型水泥厂。项目刚启动,现在正缺人手。我希望你去负责一些行政和协调事务。”

仲夏犹豫道:“可是我既没学过建材专业,也不懂水泥生产,能胜任吗?”

严局长耐心地说:“工厂目前还在设计和安装阶段,离投产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会请专家指导,也会招聘和培养技术工人。现在需要有人协调生活区建设,与当地政府沟通,处理千头万绪的事务。你的行政管理经验正好适合。”

仲夏满怀感激地说:“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我能不能先去昌江看看,再做决定?”

严局长爽朗地说:“可以呀!如果你想去,下次我们去的时候,我让助理张禾通知你。你先把联系方式留给我吧。”

仲夏点点头,将BB机号和广告部的电话写在一张纸上,递给严局长:“好的,麻烦您了。”

严局长问:“这周有空吗?我每周都会去一到两次,如果想去,你可以安排时间,就定一天吧。”

仲夏站起身微笑道:“好的,那我就不打扰您工作了。下次去昌江见。”

两天后的晚上,仲夏在办公室接到了张禾的电话。她拿起电话问:“你好,请问找谁?”

“我找仲夏。”电话那头回答。

“我就是。”

“我是严局长的助理张禾。我们明天早上8点去昌江,严局长让我通知你。请你明早8点到省建材总公司大门处等我们,务必准时。”

仲夏答道:“好的,谢谢你,我一定准时到。”

第二天早上,仲夏七点起床,路边买了一个馒头和一杯豆浆,边吃边赶路。到建材总公司门口时,才七点四十五。她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正好八点,车准时开了出来。助理张禾坐在副驾驶,严局长坐在后排正中,仲夏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

上车后,仲夏问候道:“大家早啊!这时间真准时啊。”

张禾笑着回应:“是啊,严局长一向要求时间要精准。”

车驶出海口,沿着西线前行。车内一片安静,严局长闭目养神,仲夏原本想问路程多远,但见状也不好开口打扰。仲夏觉得坐了好长时了,她看看表,已经十一点半了,肚子饿得咕咕叫,心里开始焦躁。三个多小时还没到,路似乎无尽头。

仲夏忍不住地问司机:“师傅,还要多久能到?”

司机笑着回道:“快了,大概一个小时吧。”

又过了一个小时,车终于驶入昌江境内。仲夏看到路边的牌子上写着“昌江人民路”,但路况却坑坑洼洼,到处堆着黄土,车行进得缓慢且颠簸。仲夏皱眉道:“这是什么路?车都不好开。”

司机小林解释道:“最近这段路在修,所以比较难走。”

车到昌江县武装部时,已是中午十二点半。昌江水泥厂筹建处暂时设在武装部二楼,员工的生活区尚未建成,大部分人住在县委招待所,少部分住在武装部。

四人到达后,一起去食堂吃饭。由于员工们早已用餐离开,食堂里只剩下他们四人。常来的三人用的是存在食堂的碗筷,一个盛饭,一个盛菜。而仲夏则拿到一个快餐盘,盛了上海青、一条炸小海鱼和瘦肉炒豆角。

仲夏心想,严局长果然是实在的人,与员工们吃一样的饭菜,偶尔来也没有任何特殊待遇。

吃饭时,张禾一边夹菜一边说:“这里的员工吃饭是从工资里按月扣伙食费的,平时在食堂吃饭就不用再交钱,想吃什么随便打。”

仲夏有些发愁,要到这里回家乡就更远了,而且什么都不安定,住招待,吃食堂,没有家的归宿感,来这又像是出差。特别是进昌江那条坑坑洼洼的路,让人感觉处处艰难。来这和去松涛房地产,和去河南省建设集团总公司海南分公司比要差多了。

午后,他们去视察了筹建中的生活区。一栋七层的单身宿舍楼已建好一层,职工食堂和两栋家属楼地基也已完成。严局长叮嘱施工负责人:“要加快单身宿舍的建设进度,让职工尽快从招待所搬出来,能省下一些租房费用。”

在参观家属楼时,有不少员工跟随。严局长说:“投产前到岗的人员,每人都会分到一套住房。只有让大家先安居,才能更安心地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听到这番话,仲夏心里一震,完全转变了先前的想法。有了房子就有了家,有了家就有了遮风避雨的地方,房子是家的载体。仲夏对家的渴望大于一切,是因为有了家就可以把女儿接来一起生活。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迟迟没有去其他两家公司,反而在广告部苦苦坚持,是因为她在等一个家的归属感。真的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下午返程前,仲夏对张禾要求:“我们回海口前,可以不可以去铁矿中学看看?”

张禾说:“严局长稍后要见河北四建的人谈事情,我让小林现在送你去。”

仲夏走进铁矿中学,映入她眼帘的是一间间整齐的教室,教室里摆放着整齐的桌椅。仲夏在校园里转一了圈,她看到了宽阔的球场,高大的绿阴树,和干净而宽敞的道路。她觉得这个校园环境,比起家乡阳城四中更好。她毫不犹豫的决定加入昌江水泥厂工作。

从此仲夏的人生又发生一次重大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