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晚上,仲夏拨通了家乡原单位好友秋云的电话。本以为是日常的闲聊,电话那头却传来秋云低沉而忧伤的声音:

“真后悔当初没跟你一起走。现在想把我苦苦追求的一切都砸烂,真的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有时候,我甚至想削发为尼。”

仲夏心头一紧,猜测秋云的生活一定出了什么问题。她没有具体说,仲夏也不便多问,只能在心里祈祷,希望这是她一时的不快,恰巧被自己撞上了。

秋云是仲夏在阳城贸易公司的同事。她年轻漂亮,身材苗条,齐耳的短发像黑色绸缎般光滑,皮肤细白,明亮的眼眸中总有一抹柔光。她1967年出生,比仲夏小整整十岁,虽个头不高,但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大家闺秀的优雅。

两人初识时,仲夏的工作室就在秋云隔壁。也许是有缘,久而久之,她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记忆中的菜盒子

秋云最喜欢仲夏包的菲菜鸡蛋盒子。有时下班不回家,直接去仲夏家吃。一次,仲夏中午特地准备好馅料和面皮,打算晚上请秋云吃。下午在办公室时,仲夏悄悄走到秋云耳边说:“今晚来我家吃菜盒子吧。”

秋云甜甜一笑,轻声说:“好啊。”

下班后,她们一同骑自行车去五金站。路上,仲夏说:“今天女儿被她姑姑带去大伯家,家里就我一个人,正好我们可以好好聊聊。”

到家后,仲夏打开音响,放上舒伯特的小夜曲,柔美的音乐让39平米的小房间充满了温馨。她一边煎菜盒子,一边和秋云聊天。

仲夏忽然问:“昨天来找你的那个中年男人是谁呀?看起来挺帅的,身上有股绅士的味道。”

秋云停顿了一下,低声说:“他叫刘强,是我爱的人。”

“他可比你大不少吧?”仲夏问。

“是的,他1954年出生,比我大13岁。”

秋云的爱情故事

银耳羹在电砂锅里炖得香气四溢,菜盒子煎得金黄酥脆。仲夏把菜盒子端上桌,秋云端来银耳羹,她们一边吃一边聊。

秋云娓娓道来:“结婚前,我就喜欢上了刘强。他和我父母都在电力局工作,经常到我们家来。当时他有老婆和一个女儿,我以为毫无希望。我在婚前,给他写了封信说出了我自己的心事,没想到的是他也喜欢我。我们都控制不住地陷入热恋之中。”

仲夏问:“那你丈夫知道吗?”

“起初他不知道,但后来我坦白了。我们结婚不到半年就平静地离了婚。之前我和前夫都在六六药厂上班,后来刘强托关系把我调到了你们这里。他自己却一直没离婚,我也不知道他到底拖到什么时候。”说到这里,秋云的脸上满是忧愁。

吃完饭,仲夏打趣地包了两个菜盒子给秋云带走:“拿回去给刘强尝尝,看他喜欢不。”

秋云像个小孩子似的歪着头说:“才不呢!我留着明早自己吃,给他了我就没得吃了。”

这句话让仲夏想起自己上技校时期和女儿父亲恋爱时的往事。每次从家里带回一大瓶油炒花生米,她虽然爱吃,却一颗没留,全都给当时的男朋友。在仲夏看来,真正的爱应该是全心全意的付出。

后来,仲夏来海南后听说秋云和刘强结婚了。仲夏为她感到高兴,也羡慕她。仲夏认为,一个男人真正爱一个女人,不是给她花钱买东西,而是甘愿为她舍弃他已经拥有的一切。

然而,秋云如今为何想砸烂自己曾经苦苦追求的一切呢?

紧接着,仲夏又收到姚瑶的来信,信中这样写道:

“我和他一起去了他的老家大冶,经历了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短暂的相处让我对他产生了感情。乍看之下他很粗犷,但在我面前却温柔细腻,他让我体验到从未有过的满足。

我被我自己的冲动所感动。仲夏,无能他是否真心喜欢我?我都感激他,因为他让我此生没有虚度。说起来我们只有一夜的时光。在那不眠的夜晚,我想起了我的母亲,为母亲曾经年轻的生命而悲伤。

仲夏合上信,心中五味杂陈。她不禁思索,每个人的选择背后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尤其是那些看似浪漫的爱情,往往掩盖着不为人知的艰难与矛盾。

姚瑶的故事

姚瑶是仲夏的电大同学,她学汉语言文学,仲夏学法律。两人不仅在学校里有交集,还同在阳城贸易公司上班,渐渐成为了彼此信任的好友。

姚瑶并不算特别漂亮,但她的大眼睛清澈明亮,像会说话似的,总能传递出真挚的情感。她的成长历程并不轻松:父亲是军官,却因爱上别人,早早和母亲离婚,另组家庭,还生了两个儿子。而姚瑶从小就跟着母亲生活,母女俩相依为命。

有一天,仲夏加班,姚瑶坐在她办公室里等丈夫涂平送钥匙,因为自己把家门钥匙弄丢了。涂平推门而入,个子中等,长相普通,甚至有点粗糙。他递钥匙时,用食指和拇指捏着钥匙环,丢进姚瑶手心,他小指翘起的动作里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女人气。

仲夏心里嘀咕:“这个男人怎么看都配不上姚瑶。”但她没有直说,只是试探性地问:“你和涂平是怎么认识的?”

姚瑶回答:“别人介绍的,怎么了?”

仲夏把心里的话憋了回去,只说:“没什么,就是好奇。”

姚瑶似乎察觉到仲夏的真实想法,主动讲起自己的故事。

姚瑶回忆说:“也许因为从小缺乏父爱,我很早就喜欢上了一个叫叶封的男孩。当时我还在上学,他已经去当兵了。那时,我暑假跑到部队去看他,觉得他是我可以托付的人。”

然而,叶封复员后,有一次,姚瑶无意间在阳城公园看到叶封和另一个女孩在划船,她才意识到,叶封并不可靠。

她质问叶封女孩是谁,叶封冷漠地回答:“和你有关系吗?我找一个比你漂亮的女朋友很正常吧?”

那一刻,姚瑶心灰意冷,对叶封说:“好,我也一定要找一个对我好的人。”他们的关系就此彻底结束。

不久后,经人介绍,姚瑶认识了涂平。他长得普通,但对她很好。姚瑶承认,当时有些赌气,也因为母亲一直是让她结婚后再去找老伴,因而便匆匆和涂平走进了婚姻。

仲夏劝她:“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不容易,这样挺好的。”

可姚瑶低声回应:“其实我们过得并不好。”

姚瑶讲起一件往事:“就在我婚礼的前一天晚上,温军约我见面。”

仲夏好奇地问:“温军是谁?”

姚瑶解释说:“他是叶封的铁哥们。”

姚瑶继续说道:“温军告诉我,他喜欢了我很久,但因为我是叶封的女友,一直压抑着感情。直到他发现我和叶封分手了,他才鼓起勇气表白。他说,如果不在我结婚前说出来,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那个晚上,温军炽热的表白打动了姚瑶。她本来对涂平就没有爱意,心思更是彻底动摇了。婚后,她一直疏远涂平,不愿意有任何亲密接触,因为害怕怀孕。

仲夏提醒她:“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姚瑶苦笑:“后来温军结婚了,还很快有了孩子。我也放弃了挣扎,勉强接受了婚姻生活,后来生下了女儿。”

当时,仲夏正在读小说《飘》,她对姚瑶说:“你对温军的迷恋,像极了斯嘉丽对阿希礼的迷恋。斯嘉丽直到阿希礼的妻子梅兰妮去世,才看清他不过是个外表英俊、内心懦弱的人。”

仲夏心里明白,温军的确比涂平优秀。他个子高挑,皮肤白净,文质彬彬,和涂平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男人。如果是她,也会选温军。然而,仲夏也知道,婚姻的幸福并不在于对方多么优秀,而在于珍惜已经拥有的感情。

.

为了帮助姚瑶释怀,仲夏在姚瑶30岁生日时,特地送了一本《飘》作为礼物,并在扉页写下:

“三十岁,是人生刚刚打开的一本书,愿我们都能从书中人物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向。”

仲夏希望,姚瑶能从中领悟到自己的婚姻意义,学会珍惜当下,而不是执着于遥不可及的过往。

姚瑶最终还是和涂平离婚了,这并不让仲夏感到意外。毕竟,从一开始,姚瑶对这段婚姻的态度就带着勉强与无奈。但离婚后,姚瑶也没有和温军在一起。这种结果既让人惋惜,也发人深思。

仲夏回阳城时,曾见过姚瑶信中提到的那个男人。那一刻,她清楚地从他们眼神的交汇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这既不是普通朋友之间的亲近,也不是简单的陌生人好感,而是一种隐忍而复杂的感情。

仲夏不禁思索:人生的种种际遇,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许两者兼而有之。

从叶封到温军,再到涂平,姚瑶的感情经历似乎都充满了命运的无奈。她无法决定父亲的背叛,也无法避免自己对叶封的爱而不得。即使温军对她的爱是那么深切炽热,现实却无情地将他们分隔在婚姻的藩篱两侧。

然而,姚瑶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她赌气选择了涂平,但内心却始终无法接纳他,导致婚姻的不幸。她对温军的感情可能是真挚的,但在最需要选择的时候,她却没有主动争取,而是任由对方成为别人的丈夫。

也许,命运提供的是一扇扇门,而选择决定了走哪一扇。在那些关键时刻,姚瑶的犹豫与无奈让她错失了机会。而每一次错失,命运又将她推向新的岔路,逼迫她重新面对人生的难题。

仲夏对姚瑶的境遇感慨万分,但也深深明白,每个人的路,终究要自己走完。正如她自己,在感情的苦涩与妥协中,也学会了成长。

姚瑶信中提到的那个人,也许是她命运中最后一抹温柔的执念,但是否能够成为真正的归宿?仲夏不得而知。她只希望姚瑶能从这些经历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无论是继续追逐,还是学会放手,都能平静且无悔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人生本无完满,唯有选择后不再懊悔,才是真正的成熟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