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户部尚书所言不实!他们呈上的,是去年的旧账!这是兵部今年最新的开支用度,每一笔都有据可查,非但没有靡费,反而比往年节省了三成!”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
户部尚书的脸,瞬间变成了猪肝色。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百密一疏,竟被这么个小人物抓住了错漏。
皇帝龙颜大怒,当场斥责户部尚书玩忽职守,混淆视听。
一场针对摄政王的围剿,就这么被一个七品小官轻而易举地化解了。
萧珏立于朝堂之上,意外获胜。
他看着那个叫杜远的小官,目光深沉。
他想起那日湖心亭中,沈青梧仿佛漫不经心地提起过一句话。
“兵部的杜主事,为人方正,于账目一道上颇有天分,是个可用之才。”
当时他并未在意。
此刻回想起来,却只觉得后背发凉。
这已经不是“直觉”能够解释的了。
她仿佛能预知未来。
退朝后,萧珏没有回府,而是直接来了相府。
我正在院子里看书。
是我母亲留下的一本古籍,书页泛黄,字迹晦涩,我一直看不太懂。
萧珏走到我面前,高大的身影挡住了阳光。
“杜远,是你的人?”
“不是。”我合上书,摇了摇头,“我只是知道,他会在关键时刻,做正确的事。”
“沈青梧,”他俯下身,双手撑在我坐的石凳两侧,将我圈在他的气息之中,“你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他的气息很近,带着一股清冽的龙涎香。
我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惊疑和探究。
我抬起头,对他笑了笑。
“王爷,这重要吗?”
“你只需要知道,我是你的盟友,这就够了。”
他深深地看了我许久,最终还是直起了身。
“本王,拭目以待。”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知道,我们的盟约,从这一刻起,才算真正牢固。
而我与他之间的命运丝线,也开始交缠得越来越紧。
05.
北境烽烟起。
边关八百里加急,敌国突厥大军压境,连破三城,兵锋直指京畿。
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以太子和周聿行为首的主和派,大肆宣扬敌军势大,不可力敌,应当立刻派遣使臣,割地赔款以求和平。
周聿行更是言辞恳切:“陛下,兵者,凶器也。战端一开,生灵涂炭,国库空虚。议和,方为上策啊!”
他因科举舞弊案而受损的声望,正企图通过这种“为国为民”的姿态来修复。
萧珏一身戎装,立于殿中,声如洪钟。
“议和?割地赔款,换来的是一时的苟安,还是敌军更嚣张的铁蹄?”
“我大周将士,何惧一战!”
“臣,请命出征!”
两人针锋相对,朝臣们也分作两派,争论不休。
最终,在老皇帝多疑的眼神中,他同意了萧珏挂帅出征。
但他同时又听信了太子的谗言,在粮草军备上,处处掣肘。
皇帝既想让萧珏去抵御外敌,又怕他借此机会彻底掌控兵权,功高震主。
帝王心术,可见一斑。
我坐在府中,却已感知到了一场巨大的危机。
周聿行,他不会这么轻易让萧珏得胜归来。
他明面上主和,暗地里,却一定会用最阴毒的手段,置萧珏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