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古 江 山 , 英 雄 无 觅 , 孙 仲 谋 处 。 舞 榭 歌 台 , 风 流 总 被 , 雨 打 风 吹 去 。 斜 阳 草 树 , 寻 常 巷 陌 , 人 道 寄 奴 曾 住 。 想 当 年 , 金 戈 铁 马 , 气 吞 万 里 如 虎 。 元 嘉 草 草 , 封 狼 居 胥 , 赢 得 仓 皇 北 顾 。 四 十 三 年 , 望 中 犹 记 , 烽 火 扬 州 路 。 可 堪 回 首 , 佛 狸 祠 下 , 一 片 神 鸦 社 鼓 。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 饭 否 ?
千 古 江 山 , 英 雄 无 觅 ?
永遇乐-孤芳不自赏
第一章 寒江读骚客,剑鸣醒故魂
至元二十三年,冬。
汉江渡口的寒风卷着碎雪,像刀子似的刮在轩辕破脸上。他裹紧了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藏青布袍,指节因攥着半块冻硬的麦饼而泛白——这是他三天来唯一的干粮。渡口旁的破败山神庙里,唯一的窗纸早被狂风撕成了碎絮,神像歪斜在供桌上,半边脸塌落下来,露出里面朽坏的木胎,倒像极了这万里江山的模样。
轩辕破将背上的玄铁剑解下来,靠在神像旁。剑身有三尺七寸,是他十年前在漠北从一个蒙古百夫长手里夺来的,剑脊上刻着模糊的“汉家”二字,如今已被岁月磨得只剩浅淡的印痕。他从怀中摸出一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里面是一卷泛黄的《稼轩词》,纸页边缘早被翻得卷起毛边,几处还沾着陈年的血渍——那是去年在颍州救一对宋室遗孤时,被元兵的弯刀划破手掌染上去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低声念着,声音被窗外的风雪搅得支离破碎。油灯的火苗忽明忽暗,映在他脸上,照出一道从眉骨延伸到下颌的伤疤,那是三年前在临安城外,为护着一卷宋廷秘藏的《舆地图》,被元军万户的铁鞭抽出来的。他想起方才在渡口看到的景象:元兵骑着高头大马,将几个交不出粮税的汉人农户按在雪地里殴打,妇人的哭声、孩子的尖叫混着马蹄声,像针一样扎进他心里。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轩辕破的手指抚过词卷上“辛弃疾”三个字,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本是汴梁人,靖康之变时,父亲带着年幼的他逃往南方,半路被元兵冲散,父亲为了护他,被乱箭射穿了胸膛。这些年他做游侠,从漠北到江南,见惯了元人的暴虐:扬州城外的白骨堆、临安街头被贩卖的汉家女子、襄阳城里被圈禁的宋室宗亲……他曾以为自己早已心如铁石,可此刻读着稼轩的词,那些压在心底的愤懑与不甘,竟像春潮般汹涌上来。
就在这时,靠在神像旁的玄铁剑忽然轻轻震颤起来,剑鞘上的铜环发出“叮铃”一声轻响。轩辕破猛地抬头,只见油灯的火苗突然拔高,映得剑身上的“汉家”二字竟泛出淡淡的青光。他伸手握住剑柄,一股温热的气息顺着指尖蔓延上来,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剑中苏醒。
“铮——”
一声清越的剑鸣突然炸响,震得山神庙的木梁都簌簌落下灰尘。轩辕破只觉得一股力量从剑身涌入体内,眼前竟浮现出一幅奇异的景象:漫山遍野的汉人义军举着“复宋”的大旗,朝着元军的阵营冲锋,硝烟中,一个身着铠甲的将军手持长枪,枪尖挑落元军将领的头盔,那张脸,竟与词卷上辛弃疾的画像有七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