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除鞑虏,复我汉家河山……”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像是从遥远的时空传来。轩辕破猛地回过神,油灯的火苗已经恢复了正常,玄铁剑也不再震颤,可他掌心的温热感却久久未散。他低头看着词卷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题目,又望向窗外被风雪笼罩的江山,忽然握紧了剑柄。
这些年,他做游侠,救过不少人,也杀过不少元兵,可终究是杯水车薪。元人的铁骑踏遍了华夏大地,朝廷里的汉臣要么苟且偷生,要么助纣为虐,民间的义军虽多,却各自为战,像一盘散沙。可方才那剑鸣、那幻象,却让他忽然明白:稼轩先生笔下的“英雄”,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侠客,而是能聚沙成塔、挽狂澜于既倒的志士。
“罢了,”轩辕破将词卷重新包好,塞进怀里,站起身时,身上的疲惫竟消散了大半,“从今往后,轩辕破不再是游侠,而是要做那聚义的火种。”
他背上玄铁剑,推开山神庙的门,风雪瞬间涌了进来,却没能让他后退半步。他抬头望向东南方——那里是临安的方向,是宋室故都的方向。他知道,前路必定布满荆棘,元人的追兵、义军的猜忌、朝廷的阴谋,都在等着他。可他更知道,若此刻退缩,他日九泉之下,便无颜见稼轩先生,更无颜见父亲临终前那句“守住汉家的根”。
寒风掀起他的布袍,露出里面贴身穿着的、用宋锦缝制的内衬——那是他母亲临终前给他做的,上面绣着小小的“山河”二字。轩辕破握紧了剑柄,转身朝着风雪深处走去,玄铁剑的剑穗在风中轻轻晃动,穗子上那枚小小的铜铃,发出了清脆而坚定的声响。
第二章 金陵遇旧部,梅岭识红颜
至元二十四年,春。
轩辕破辗转来到金陵,这座曾是南宋都城的城市,如今已被元人改名为“集庆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穿着蒙古服饰的兵丁,汉人百姓大多低着头匆匆而过,脸上满是惶恐与麻木。轩辕破找了家不起眼的客栈住下,白天装作商人,在城里打探消息,晚上则悄悄联络当年父亲旧部的后人。
这日傍晚,他按照约定,来到城外的玄武湖畔。湖边的柳树上系着一艘乌篷船,船头站着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见轩辕破过来,便低声问道:“可是从漠北来的客商?”
“正是,”轩辕破回了暗语,“听闻此处有上好的茶叶,特来求购。”
那汉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侧身让他上船:“轩辕大哥,我是李虎,我爹是当年跟着你爹守襄阳的李明远。”
轩辕破心中一暖,握着李虎的手:“这些年,辛苦你们了。”
乌篷船缓缓驶向湖心,李虎从船舱里拿出一张地图,铺在桌上:“轩辕大哥,如今金陵城里的元兵有五千余人,守将是蒙古人帖木儿,此人残暴嗜杀,上个月刚杀了三十多个不肯归顺的汉人秀才。我们这些旧部的后人,这些年一直在暗中联络,如今已有三百多人,大多是会武艺的猎户和工匠,只是缺少一个领头的,所以大家都盼着你能来。”
轩辕破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红点——那是元兵的布防位置,眉头微微皱起:“三百人太少了,想要撼动元人的统治,还需要联合更多的力量。我听说江南一带,有几支义军势力不小,其中以‘红巾军’最为壮大,你们可有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