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卧室的天花板角落。
和那张旧照片里一模一样的位置,一只干瘦、发黑的手,从墙壁的夹角里伸了出来。
只是这一次,它不再是静止的。
在快门按下的那一瞬间,它正朝着我的方向,缓缓地、一寸一寸地,往下……
压。
故事八:《标签》
我妻子有个奇怪的习惯。
她喜欢给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贴上标签。不是那种为了收纳整理的标签,而是描述性的。比如,她会在我们的结婚照相框背面贴上一张小纸条,写着:“2020年,巴厘岛,我们笑得很甜。”她会在我常用的那个马克杯底粘上标签:“他最喜欢的杯子,因为够大。”
一开始我觉得这很温馨,是她记录生活的一种可爱方式。但渐渐地,我发现事情有点不对劲。
她的标签,开始变得越来越……精准,甚至带有某种预言性。
有一次,我早上出门,发现门口的鞋柜上贴了一张新标签:“今天会下雨,记得带这把伞。”我抬头看看窗外,晴空万里。我笑着摇摇头,觉得她太多虑了,没带伞就走了。结果那天下午,天气预报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我被淋成了落汤鸡。
回到家,我看到那张标签旁边,又多了一张小小的、用红笔写的标签:“看吧。”
我开始留意她的标签。它们就像我们生活里的“弹幕”或者“旁白”,精准地注解着一切。
“这盆绿萝快死了,因为他忘了浇水。”——两天后,绿萝的叶子开始发黄。
“冰箱里的牛奶今晚会过期。”——我拿起牛奶,保质期果然是今天。
“他会在这张沙发上睡着,因为电影很无聊。”——那天晚上,我果然在看电影时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我感到一阵莫名的寒意。我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只是笑着说:“我了解你,也了解我们的生活啊,亲爱的。”
可这已经超出了“了解”的范畴。
我开始害怕那些标签。我开始刻意地去做与标签相反的事情。标签说我会选择蓝色领带,我偏要戴红色的。标签说我今晚会想吃披萨,我立刻订了中餐外卖。
我的反抗似乎激怒了“它”。标签的内容开始变得不祥。
一天早上,我看到我车钥匙旁边贴着一张标签:“一次小小的追尾,在第二个路口。”
我吓得一整天没敢开车,选择了坐地铁上班。那天,新闻里说我上班的必经之路上,确实发生了一起连环追尾事故。
我回到家,质问妻子到底在干什么。她一脸无辜,说她只是在开玩笑,让我别那么紧张。但她的眼神躲躲闪闪,不敢看我。
那天晚上,我趁她睡着,偷偷溜进她的书房。她有一个专门用来写标签的盒子。我打开它,里面是成卷的标签纸和各种颜色的笔。在盒子的最底层,我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日记本。
我撬开了锁。
日记本里,密密麻麻地,全是我妻子的笔迹。但内容,却让我如坠冰窟。
“样本7号(丈夫)开始表现出对‘设定’的抗拒,需要增加干预强度。”
“今日投放‘天气’变量成功,样本7号的反应在预期内。”
“‘事故’变量投放失败,样本7号选择了规避。需修正下一次的‘设定’,降低其可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