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最令人震惊的是,柱身上刻着精美的星图图案。当晚,我们将星图拓印下来与夜空对比,发现它与北斗七星的分布完全一致。

“这至少有两千年历史了,”我判断道,“可能是秦汉时期的文物。”

discovery震惊了整个考古界。三天后,一支由考古专家组成的团队加入我们的考察。

就在考古队抵达的当天,另一个意外发现出现了。队员小王在使用洛阳铲进行勘探时,铲尖带出的泥土中混着一些黑色碎片。

“这是什么?”我捡起一片仔细观察。碎片质地坚硬,表面有精美的龙纹雕刻,但由于年代久远,已经严重腐朽。

“是漆木器残片,”考古队的刘教授判断道,“看纹饰风格,应该是秦汉时期的。”

就在这时,山谷里的小溪突然发生了变化。

“快看!水变浑了!”张磊喊道。

我们跑到溪边,只见原本清澈的溪水变得浑浊不堪,水位也开始下降。约半小时后,水位下降了一米多,露出了原本淹没的溪底。

令人惊讶的是,溪底不是普通的泥沙,而是用巨大石块砌成的某种结构,看起来像是一道门的顶部。

“水门...”我喃喃自语,想起祖父日记中的草图。

我飞奔回帐篷,取出日记本,翻到最后一页。草图上画的水门与溪底露出的结构惊人地相似。

“大家远离溪边!”我突然大喊,“可能有危险!”

同事们惊讶地看着我。我展开日记本,向大家解释了祖父的草图和注解。

“一旦针倒,整座山会塌陷成陵...”刘教授念出那行小字,眉头紧锁,“你认为这是真的?”

“我不确定,但我们必须谨慎。”我说。

我们决定先撤离溪边,对青铜柱进行加固,防止它进一步倾斜。然而,就在我们讨论方案时,地面突然开始震动。

“地震了!”有人惊呼。

震动越来越强,山石从岩壁上滚落,我们慌忙找地方躲避。震动持续了约一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强度很大。

当震动停止后,我们惊恐地发现,那根青铜柱已经完全倒下了。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西侧山壁大面积滑坡,露出了一个巨大的洞口。溪水迅速流入洞口,很快就完全干涸,露出了完整的“水门”——那是一个用巨大石块砌成的拱门结构,至少有五米高,三米宽。

我们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祖父日记中的预言成真了——定龙针倒,整座山塌陷成陵。

四 陵墓惊现

滑坡扬起的尘土渐渐散去,我们小心翼翼地接近那个露出的洞口。

洞口黑黢黢的,向外透着凉气。用手电照去,可见一条向下延伸的甬道,两侧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壁画。

“这可能是本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刘教授激动得声音发抖,“一个完全未被盗扰的古代陵墓!”

我们立即加强了安保措施,同时向国家文物局汇报了这一重大发现。第二天,一支由顶尖专家组成的考古团队来到了山谷。

初步勘察确认,这是一处秦汉时期的特大型陵墓,其设计之精巧,保存之完整,堪称奇迹。作为发现者,我们被允许参与初步勘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