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回学校,一片哗然。
李老师气得脸色发青,在办公室里拍了桌子。同学们议论纷纷,有惋惜,有不解,更多的是对陈默那种散漫态度的指责。
“我就说吧,他那种人靠不住!” “太不负责任了!白白浪费了一个名额!” “还是林枫厉害,稳扎稳打。”
林枫听到消息时,正在刷题。笔尖在纸上停顿了一下,留下一个小小的墨点。他没有感到高兴,反而有一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郁闷。他期待的正面较量,以这样一种荒唐的方式流产了。
但他没有时间纠结。竞赛之后,是更繁重的学业和新一轮的选拔——全国高中生科技与创新大赛。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赛事,含金量极高,涉及项目策划、研究、实践和团队协作。学校非常重视,要求以小组形式参加。
自由组队。
林枫几乎是立刻就被包围了。各个班级的尖子生都希望能和这位“学神”组队。他很快组建起一个强大的团队:编程高手、物理奇才、文案能手。他们计划做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效率优化系统,思路清晰,前景广阔,非常符合林枫一贯的务实风格。
名单提交前,林枫鬼使神差地去了一趟静思堂。
陈默果然在,还是那个靠窗的角落,但这次他没有睡觉,也没有看窗外。他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似乎是关于神经生物学的英文原版书,旁边扔着几张涂鸦般的草稿纸,上面画着类似神经网络的复杂图案,还有一些物理电路图。
林枫走过去。“科技创新大赛,你参加吗?”
陈默抬起头,眼神有些焦距不清,好像刚从某个深奥的世界里被拉回来。他摇了摇头。
“没有队伍?”林枫问。其实他知道,以陈默的孤僻和“不靠谱”的名声,很难有人会邀请他。
陈默点了点头。
“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林枫忍不住问,“你的想法……很特别。”他艰难地承认这一点。
陈默沉默了一下,指了指桌上的书和草稿纸,又摇了摇头,似乎觉得解释起来太麻烦,或者认为林枫无法理解。
一种挫败感再次袭来。林枫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自己都觉得冲动的决定:“我的队伍还有一个位置。你来不来?”
团队里的成员听到这个消息后,几乎一致反对。
“林枫,你疯了?他市竞赛都睡觉!” “我们需要的是靠谱的队友,不是一个定时炸弹!” “他的思维太跳脱了,根本没法合作!”
林枫力排众议:“我们需要的是突破性的想法。我们的项目虽然稳妥,但缺乏亮点。他的思维或许能带来惊喜。”他其实没有把握,但他隐隐觉得,错过这次机会,他或许永远无法触及陈默那个世界的边缘。
最终,大家勉强同意,但约法三章:陈默可以提供想法,但必须接受团队的质询和可行性论证,不能天马行空。
第一次团队会议,陈默迟到了十分钟。他听完林枫关于AI学习系统的项目介绍,没有说话,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你觉得呢?”林枫问。
“效率提升,”陈默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边际效应。很多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