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个月后,荒地变了样。野草被除干净了,土壤被翻得松软肥沃,水渠里的水潺潺地流进田里,一切都准备好了。

播种那天,我亲自示范,教大家怎么播种、怎么间距、怎么覆盖土壤。我把玉米种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把水稻种在靠近水渠的低洼处,把蔬菜种在田边的空地上,规划得井井有条。

“太子殿下,您怎么懂这么多种地的法子?” 一个曾经的户部尚书,现在的“农民”李大人,一边播种一边好奇地问。

我嘿嘿一笑,编了个瞎话:“以前在宫里的时候,看过不少农书,还跟着老园丁学过几天。再说了,种地这事儿,只要肯琢磨,总能找到法子。”

李大人恍然大悟,心里对我更敬佩了。以前只知道太子殿下文武双全,没想到连种地都这么厉害!

播种之后,就是等待。我每天都会去田里看看,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及时浇水、施肥、除虫。我还教大家用草木灰和石灰混合,撒在田里除虫,不用任何农药,纯天然无污染。

很快,种子发芽了。嫩绿的芽尖从土里钻出来,像一个个小脑袋,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看到芽苗,所有人都欢呼起来,比打了胜仗还高兴。这是他们亲手种出来的希望,是大凉复兴的希望。

又过了一个月,田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玉米长得有半人高了,叶子随风摆动;水稻也抽出了秧苗,绿油油的一片;田边的蔬菜也长得生机勃勃,白菜、萝卜、土豆都长势喜人。

这天,一支熟悉的商队路过,王掌柜看到田里的景象,惊呆了。

“公子,这是您种的地?” 王掌柜指着绿油油的田地,不敢相信地问。

“是啊!” 我笑着说,“再过几个月,就能收获了。到时候,不仅有烤串,还有新鲜的粮食和蔬菜,掌柜的再来,我请您吃炖土豆、炒白菜!”

王掌柜连连赞叹:“公子真是神人啊!这荒山野岭的,竟然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从没见过像您这样的人!”

我笑了笑,没说话。我心里清楚,这只是开始。有了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能养活更多的人,就能发展更多的产业;产业多了,经济就活了,大凉才能真正复兴。

这天晚上,我在自己的“太子寝宫”(其实就是个简易的木屋)里,画了一张简易的“大凉复兴规划图”。上面写着:

1. 农业:扩大种植面积,推广新的农作物(比如玉米、土豆),提高粮食产量。

2. 手工业:利用山林资源,发展木材加工、编织、制陶等产业,制作生活用品和商品,卖给商队。

3. 商业:以烤串摊为基础,建立固定的集市,吸引更多的人们开始摆摊做生意。

规划图上的第三条“商业”,我没写完就被敲门声打断了。

是赵虎,他手里拿着一个用麻布包着的东西,神色有些凝重:“太子殿下,山下商队送来的,说是从大雍都城传过来的消息。”

我心里一紧,拆开麻布,里面是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的字迹潦草,写着:大雍已平定内乱,正派人清查前朝余孽,青凉山一带已在排查范围内。

空气瞬间凝固。我捏着纸条,指尖泛白。果然,安稳日子没过几天,麻烦就找上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