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再相见

深秋的北平,枯黄的梧桐叶铺满了胡同。赵明诚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陈旧的纸墨气味扑面而来。书店比他记忆中更加拥挤,书架歪斜地倚靠着墙壁,仿佛随时都会倾倒,却又奇妙地维持着平衡。

“有人吗?”他问道,声音在狭窄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响亮。

书架后传来窸窣声响,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男人走了出来,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像是在辨认什么。

“找什么书?”那人问道,声音平静如水。

赵明诚一时语塞。他该怎么说?说他从南方千里迢迢而来,只为找一个十五年前被他撕碎了一只纸鸢的男孩?说他这些年来每每想到那个午后,心中就涌起难以名状的愧疚与牵挂?

“随便看看。”最终他说道,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追随着书店主人的身影。

那人点点头,不再多问,回到柜台后继续整理一摞旧书。赵明诚假装浏览书架,实则透过书隙观察对方。那张脸已脱去少年时的稚气,眼角有了细纹,但抿嘴的神情依然如故。是沈青,他确定无疑。

十五年前,赵家暂居北平城西的槐花胡同。九岁的赵明诚是南方来的“外来者”,被本地孩子排挤。唯有隔壁沈家的儿子愿意同他玩耍。沈青瘦弱安静,与活泼好动的赵明诚截然不同,却奇妙地成了朋友。

那年春天,沈青精心制作了一只燕子形状的纸鸢,拉着赵明诚到郊外放飞。纸鸢在空中翩翩起舞,沈青的笑声清脆如铃。然而当其他孩子嘲笑赵明诚“只会和病秧子玩”时,他在羞愤之下竟冲过去扯断了线,将纸鸢撕碎。

“你和你这破纸鸢一样,轻飘飘的没一点分量!”他喊道,转身就跑。

第二天,赵家因祖父病重匆匆南返,赵明诚连道歉的机会都没有。这些年,那只破碎的纸鸢和沈青苍白的脸,时常闯入他的梦境。

“这本《北平民俗考》很有意思。”

赵明诚一惊,发现沈青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旁,递过一本蓝色封面的旧书。

“您看起来像是南方人,或许会对北方风俗感兴趣。”沈青语气礼貌而疏离,显然没有认出眼前人。

赵明诚接过书,指尖不经意擦过沈青的手背。两人同时微微一颤。

“谢谢。”赵明诚低头翻书,内心波涛汹涌。

从此,赵明诚成了书店的常客。他租下胡同里的一间小屋,谎称是来北平做研究的学者。每日午后,他准时出现在书店,有时买一两本书,更多时候只是与沈青闲聊。沈青始终客气相待,但那份距离感从未消减。

十一月的一个雨日,书店早早关了门。赵明诚提着一包桂花糕来找沈青——从前沈青最爱吃这个。后院的门虚掩着,他推门进去,看见沈青坐在廊下,手中正在扎制一只纸鸢。

那纸鸢是燕子的形状,与他们童年时那只一模一样。

“沈先生还会做纸鸢啊。”赵明诚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常。

沈青抬头,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情绪。“家传的手艺。先父曾说,沈家祖上是做纸鸢的。”他示意赵明诚坐下,“雨天路滑,何苦过来?”

“得了些南方糕点,想着你或许喜欢。”

两人坐在廊下,看雨丝如帘。沈青泡了一壶茉莉花茶,桂花糕的甜香与茶香交织。赵明诚注意到沈青左手中指有一道细长的疤痕,似是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