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知宁」转过身,用力地将知宁拥入怀中。那拥抱带着一种决绝的力度,仿佛想将彼此揉碎。
知宁的脸埋在那与自己别无二致的肩头,压抑已久的泪水溢出。她感受到抱着自己的手臂那份坚实的温暖,也感受到背部那份力量正在一点点、不可抗拒地减弱、消散。
她又一次变得透明了。
当怀抱彻底落空,当身边只剩下冰冷的空气,知宁才茫然地抬起头。肩头的衣料上,留下了一小片湿漉的痕迹。
原来,刚才哭泣的并不止她一个人。
5
父母离世像知宁世界里一场永不停歇的冷雨,知宁被浇得湿透。
她变得愈发沉默,将所有的情绪深深锁在心底。
朋友们努力地想将她拉出阴霾,带来的欢声笑语却总在她面前无声地滑落,无法穿透那层厚重的玻璃罩。
她只是淡淡地笑着,摇摇头,然后将所有未尽的言语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高考时,知宁像完成一个既定的程序,正常发挥,考入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岁月将知宁雕琢得越发清丽动人,象牙白的皮肤,墨黑的长发,以及一双总是盛着疏离的眸子,让她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追求者如同追逐月光,但知宁对所有人都一样,礼貌,冰冷。
知宁习惯去学校附近的咖啡馆自习,周末和假期,她则系上围裙,在那里做服务员。
父母留下的遗产足以让她一生无忧,但她需要这种规律的、无需思考的忙碌来填满所有空闲的时间,让自己没有空隙去回想那些往事。
宋文华是咖啡馆的常客,总是坐在一个靠窗的固定位置,穿着一丝不苟的衬衫,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看起来温和又儒雅。
知宁起初并未留意他,只是点头之交。直到某一天,他温和的问候变成了炽热的追求。
玫瑰、礼物、精心准备的告白……宋文华的攻势猛烈而直接。但知宁每一次的拒绝都同样坚决,不留丝毫余地。
“对不起,我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她的声音总是平稳的,听不出情绪,只有眼底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抗拒。
然而,宋文华的执着超乎她的想象。
被拒绝后,他非但没有退却,反而像藤蔓一样无声地缠绕上来。
他总能“巧合”地出现在她身边:图书馆她常去的角落、食堂她偏爱的窗口、回宿舍必经的林荫道。
他不再急切地告白,只是用那深沉得令人不适的目光追随着她,嘴角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仿佛在纵容一个闹别扭的孩子。
知宁从最初的厌烦,逐渐感到了害怕。
那目光不再是倾慕,而是一种偏执,一种不容挣脱的占有欲。
更让知宁无力的是,宋文华极其擅长伪装。
他会偷偷请知宁的舍友吃饭,送上她们喜欢的小礼物,言辞恳切地请求她们“多多照顾知宁”。
舍友们被他斯文体贴的假象迷惑,时常在知宁耳边絮叨。
“宋文华多好啊,又帅又贴心,你怎么就不动心呢?”
“他只是太喜欢你了,给他个机会嘛。”
知宁只觉得荒谬。为什么明确的拒绝在别人眼中成了欲拒还迎?为什么这种令人窒息的纠缠会被美化为深情?
这场单方面的纠缠持续到知宁大学毕业。她进入一家大厂工作,立刻搬出宿舍,为了通勤方便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小小的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