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更新时间:2025-09-06 02:59:37

第一章 琅琊竹影,总角知交

东汉光和四年,琅琊郡阳都县的竹雨下得绵密。六岁的诸葛亮蹲在自家后院的青石板上,手里攥着半截木炭,正对着地上的八卦图发呆——这是他昨天从祖父的旧书里翻到的,图上的乾、坤、震、巽四个字,他认不全,却觉得那圈圈绕绕的线条里藏着天地的道理。

“孔明!你又躲在这里画鬼画符啦!”

清脆的喊声从竹篱笆外传来,像檐角滴落的雨珠,砸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响。诸葛亮抬头,见阿若挎着个竹篮,穿着藕荷色的布裙,裙摆沾了泥点,却不妨碍她蹦蹦跳跳地钻过篱笆。她是邻居家的女儿,比诸葛亮小半岁,总爱跟在他身后“孔明哥哥”地叫。

“这不是鬼画符,是八卦。”诸葛亮把木炭往身后藏了藏,脸颊有点红——他还没搞懂这图的意思,怕被阿若笑。阿若却不管,凑过来蹲在他身边,指着地上的线条:“我知道!我阿耶说,八卦能算天气、算收成。前几天你说要下雨,果然下了三天,是不是用这个算的?”

诸葛亮眼睛亮了。他确实是看了祖父书里“云如鱼鳞,次日必雨”的句子,再结合天上的云形,才猜到要下雨的。他把木炭拿出来,指着乾位:“这个是天,坤位是地,震位是雷,巽位是风。你看昨天的云,像巽位的形状,又刮东风,所以会下雨。”

阿若听得入了迷,从竹篮里掏出个烤红薯,递给他:“我娘刚烤的,给你吃。你教我认八卦好不好?以后我也能算天气,就知道什么时候能去山上捡栗子了。”

诸葛亮接过红薯,烫得直甩手,却舍不得放下。那红薯的甜香混着竹雨的清苦,成了他童年最清晰的味道。往后的日子里,只要不下雨,两人就会钻进城外的竹林——诸葛亮带祖父的旧书,教阿若认星象、辨风向;阿若带自家做的点心,陪诸葛亮在石头上画阵法。有时诸葛亮会指着天上的北斗七星,说“这是帝星,旁边的是辅星,辅星亮,说明君主有贤臣帮衬”;阿若就会接话:“那孔明哥哥以后要当辅星吗?”

诸葛亮那时只握着手里的木炭,望着远处的山峦,没说话。他心里隐隐觉得,自己不该只待在阳都县的竹林里,可具体要去哪里、做什么,他还说不清。

变故发生在他八岁那年。父亲诸葛珪病逝,叔父诸葛玄要带他们去豫章赴任。临走前的晚上,竹雨又下了起来。诸葛亮和阿若坐在竹林里的石头上,手里攥着同款的竹哨——那是诸葛亮用竹子做的,一吹能发出清脆的响声。

“孔明哥哥,你要走了吗?”阿若的声音带着哭腔,眼泪掉在竹哨上,打湿了上面刻的“若”字。诸葛亮点头,把自己的竹哨递给她:“这个给你。以后想我了,就吹哨子,我在豫章也能听见。”

“真的吗?”阿若抬头,眼睛红红的。诸葛亮用力点头,其实他知道,这是骗她的——豫章离阳都那么远,哨声根本传不过去。可他不想让她哭,不想让这场离别太难过。

第二天清晨,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兄弟登船。诸葛亮站在船头,望着岸边的竹林,直到那片绿色变成一个小点,也没看到阿若的身影。他不知道,阿若其实躲在竹林里,抱着他给的竹哨,哭到太阳升起——她怕自己一出现,诸葛亮就走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