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你们不信?我就做给你们看!

他不再试图去追逐那些虚无缥缈的机会。他做出了一个最务实也最艰难的决定:留下来,活下去,然后,用事实说话。

他在中关村附近找了家最忙的奶茶店打工,包吃包住。白天,他靠着前世的手艺和远超这个时代的服务意识,很快成了店里的销售冠军。晚上,他就趴在宿舍的床板上,借着昏暗的灯光,将白天观察到的客流、订单数据、顾客偏好一点点记录下来,疯狂地完善那份被他命名为“新茶饮”的商业计划书。

他知道,这份计划书,将是他下一次叩响命运之门的砖头。这一次,他必须确保这块砖,足够坚硬,足够有分量。

第三章 一线希望,豪赌实验店

日子在汗水和数据的堆积中飞快流逝。陈默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一切能接触到的信息。他在奶茶店打工,不仅仅是为了糊口,更是一个绝佳的一线观察哨。他记录着每小时的客流量,分析着哪种糖度、哪种小料最受欢迎,甚至偷偷观察着那些拿着早期智能机、愿意尝试手机支付的年轻人。所有这些细节,都化作了图表和数据,填充进他那份越来越厚的计划书里。

他知道,空口白牙,永远无法打动钱治亚那样的理性主义者。他需要的是证据,是哪怕微小但坚实的可能性。

机会再次来临。他通过多方打听,得知钱治亚会出席一个规模小得多、更偏重内部交流的沙龙。这次,他没有硬闯,而是守在地下停车场出口,一个相对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地方。

当钱治亚的轿车缓缓驶出时,陈默深吸一口气,快步上前,挡在了车头前几步远的地方。

司机猛按喇叭,车窗降下,还是那个一脸戾气的助理,呵斥声即将脱口而出。

但这次,陈默没有说任何虚无缥缈的概念。他只是高高举起手中那份打印粗糙却份量十足的计划书,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钱总!十万预算!大学城一个十平米的档口!三个月时间!如果日销不能稳定破一千杯,我陈默免费给您打三年工,干什么都行!”

车里,正准备闭目养神的钱治亚,微微睁开了眼。她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不是因为他再次出现,而是因为他喊出的那几个数字。“十万”、“三个月”、“日销千杯”。这太具体了,具体到像一个谎言,但偏偏又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笃定。

她示意助理稍安勿躁,目光落在陈默手里那摞纸上。助理不情不愿地下车,一把夺过计划书,递了进去。

钱治亚快速翻阅着。里面的内容让她略感意外。没有天花乱坠的愿景,全是冰冷的数据和极致的成本核算:房租多少、设备折旧多少、原料成本如何压到最低、能耗如何控制、甚至包括如何利用勤工俭学的大学生降低人力成本。推广方案更是简单粗暴到极点:主打一款极致性价比的爆款饮品,然后就是“首杯免费”、“邀请好友再得一杯”这种近乎疯狂的线上补贴拉新模式。

这完全违背了传统餐饮行业的逻辑,但却隐隐指向另一种可能——一种不靠产品毛利,而靠流量和资本驱动的新玩法。这种玩法,与她和她所在的团队正在思考的某些方向,产生了一丝奇妙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