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合上计划书,看向车外那个虽然衣衫陈旧,但腰杆挺得笔直,眼神里燃烧着某种火焰的年轻人。她见过太多夸夸其谈的创业者,但眼前这个人,不一样。他身上有种被逼到绝境后的狠劲,还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仿佛亲眼见过未来般的确定感。
沉默了几秒钟,钱治亚开口,声音依旧平淡:“给你一个月时间,五万块启动资金,在大学城找个点位。做不到日销五百杯,就不用再来见我了。”说完,她升上了车窗。
车开走了。陈默站在原地,心脏却在狂跳!成了!虽然打了对折,但这扇门,终于被他撬开了一条缝!
狂喜之后,是巨大的压力。五万块,一个月,日销五百杯。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这五万块是“启动资金”,需要他先做出成绩才有可能申请到。
他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不到五千块。
怎么办?回老家借钱?亲戚朋友早已被他借遍,看他如同瘟神。银行贷款?他一没抵押二没担保,根本行不通。
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剩下一条路——那条他前世坠入深渊的路。
他找到中关村附近电线杆上贴着的“小额贷款”广告,拨通了电话。对方是个声音油腻的男人,听说他只借四万五,利息却高得吓人,并且要求一周内必须开始还息。
陈默咬着牙,签下了那份堪比卖身契的合同。拿着厚厚一摞现金,他感觉烫手,更感觉沉重。他知道,自己又一次走上了悬崖边缘。
就在他租下大学城一个偏僻档口,开始忙碌装修时,那个破旧的诺基亚又响了。是他岳母打来的。
电话刚一接通,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哭骂:“陈默!你个挨千刀的!你是不是又在外面借高利贷了?讨债的电话都打到家里来了!你是非要把薇薇逼死,非要把我们这个家彻底毁了你才甘心吗?你个灾星!你怎么不去死啊!”
岳母的咒骂声尖锐刺耳,穿透力极强,旁边经过的学生都好奇地看过来。
陈默握着电话,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他没有解释,也无法解释。他只是默默听着,直到对方骂累了,啪地挂了电话。
耳边只剩下忙音和周围嘈杂的施工声。他站在满是灰尘的小小档口里,一边是高利贷的沉重枷锁,一边是至亲的诅咒和怨恨。
前方,是钱治亚冰冷的考核指标和不成功便成仁的军令状。
没有退路了。他抓起刷子,默默地、疯狂地开始粉刷墙壁。汗水混着灰尘从额角滑落。
他必须成功。他只能成功。
第四章 成功前夕的致命一击
陈默把自己完全焊死在了那个不到十平米的档口里。他几乎是凭着记忆里未来那些互联网地推大战的狠劲,亲自上阵。他没有钱做广告,就在学生宿舍楼下发传单,见人就递,嘴里喊着“扫码下单,首杯免费!”;他搞“拼单满减”,拉三个人一起买,直接打五折。这些在2011年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的玩法,对大学生这群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对价格极度敏感的群体来说,效果是核弹级的。
更关键的是,他凭借着前世的一点模糊记忆,找了个计算机系的学生,花了极少的钱,捣鼓出一个极其简陋、基于网页的预点单系统。学生上课前在电脑上提前下单,下课路过档口直接拿走,完美避开了高峰期排长队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