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M-332:系统附身/老爷爷】

【R-系列:全等级升级体系】(从R-1 淬体境 到 R-999 鸿蒙至尊境)

【H-系列:异性角色模板】(H-01 清冷师尊, H-02 活泼小师妹, H-03 妖娆魔女…好感度初始值均预设为100%)

【V-系列:敌对角色模板】(V-01 无脑嚣张二代, V-02 嫉妒的同门, V-03 道貌岸然伪君子…恶意值锁定100%)

凌曜的工作,就是将这些经过亿万次验证的、最有效的“爽点”元件,以最优的序列组合起来。他不需要创造,只需要排列、优化、微调。系统会自动生成相应的文字、对话、环境描写,确保每一句话都能精准刺激到读者的预期神经。

“主角命名:凌无极。”他赋予了一个听起来就无敌的名字。

“采用【M-001】开局,叠加【M-045】事件,羞辱者使用模板【V-01】。”

“第三章末注入【M-188】与【M-332】复合模块,开启升级体系【R-系列】。”

“第五章,引入【H-01】【H-02】【H-03】…”

行云流水,毫无滞涩。一个“完美”故事的骨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搭建起来。数据流在他周围欢快地奔腾,每一个决策都能立刻得到系统反馈的最优解确认。

【序列确认。预期DP峰值可达99.31%。FP值预计低于0.05%。符合“极乐计划”标准。】

一切都完美得如同圆周率。

然而,就在他为核心反派最终战的场景选择“天地异象”模块时,一段极不协调的数据流突兀地插了进来。是之前标记为【待优化】的那个古典文本碎片——《老人与海》。

或许是系统的一个微小错误,或许是某种难以理解的干扰。那段文字没有被“优化”后的版本覆盖,而是以其原始、粗糙、低效的面貌,直接投射到了他的意识里。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他看着飞鱼一次又一次地从水里冲出来,看着那只鸟儿的一无效果的行动。那群鱼从我附近逃走啦,他想。它们逃得太快,游得太远啦。不过说不定我能逮住一条掉队的…”…

凌曜的思维流程猛地一滞。

错误。严重的错误。

这些句子的DP贡献值几乎为零!它们在描述失败、徒劳、孤独和漫长的等待!FP值高得离谱!这完全违背了“缪斯”系统的一切基础原则。它们为什么存在?它们有什么意义?

更让他不适的是,这些文字组合在一起,竟然产生了一种他无法用现有算法解析的“噪音”。一种…沉重的、黏着的、让人心头发闷的东西。这感觉极其低效,且令人不快。

他试图用专业的眼光去解构它:

“目标:捕捉大马林鱼。过程:遭遇重重困难(FP持续升高)。结果:鱼被鲨鱼吃掉,目标未达成(终极FP爆发)。结论:此故事单元为彻底失败品,建议删除或彻底重写:老人应觉醒神力,击杀所有鲨鱼,满载荣誉而归,并获得全村敬畏(标准S级爽点模板)。”

逻辑上完美无瑕。

但为什么…那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像一根细小的刺,卡在了他精密运行的思维齿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