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万辉。”
她的声音不大,甚至有些沙哑,却像一把锋利的刀,精准地划破了雨幕和笑声。
他闻声转头,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像是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惊讶,慌乱,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烦?刘娜脸上掠过一丝尴尬,但很快恢复镇定,她冲陈万辉点点头,说了句“先走了”,便姿态优雅地走向路边停着的出租车,临走前,目光若有似无地扫过林希,带着一丝怜悯,或者说,胜利者的审视。
陈万辉快步走过来,将伞举过她的头顶。“林希?你怎么……你怎么在这里?全身都湿透了!为什么不打伞?”他的语气里有关切,但更多的是一种措手不及的责备。
“那是我的问题吗?”她的声音出乎意料地平静,仿佛来自很远的地方,“你们在一起多久了?”
陈万辉叹了口气,那种深深的、充满了疲惫感的叹息,仿佛她是一个无理取闹、永远需要他解释和安抚的孩子。“我们只是同事,项目成功了,一起加班到现在,吃个饭庆祝一下而已。林希,你能不能别总是这样……疑神疑鬼?”
“疑神疑鬼?”她重复着这个词,像是第一次听到一样,然后忽然低低地笑了起来,笑声在雨夜里显得格外凄凉,“我在你眼里,就是这样的吗?一个整天疑神疑鬼,需要你不断费心解释、疲于应付的麻烦女友?”
“我不是这个意思……”他伸出手,想碰碰她的手臂,像是往常吵架后试图安抚她那样。
但她猛地后退一步,重新站进冰冷的雨幕里,避开了他的触碰。“别碰我。”雨水再次毫无遮挡地打在她脸上,和温热的眼泪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我们结束了,陈万辉。”
说完,她毅然转身,大步走向地铁站的方向。每一步都像踩在碎玻璃上,疼痛尖锐而清晰。她听见他在身后喊她的名字,声音被雨声冲刷得模糊不清。但他没有追上来。
也好。这样最好。她麻木地想。
地铁车厢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晚归的乘客。她浑身滴着水,所到之处,人们投来诧异或嫌弃的目光,纷纷避让。她毫不在乎,只是盯着车窗玻璃上反射出的那个狼狈不堪的影子。二十六岁,在这座城市打拼三年,恋爱三年,曾经以为握在手中的一切,如今像指间的流水,消失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身湿冷和空茫。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是陈万辉发来的消息:“我们都需要冷静一下。等你情绪稳定了,我们再好好谈。”
典型的陈万辉式回应。理性,克制,永远试图把激烈的情感纳入可管理的范畴,永远把她的情绪定义需要被“冷静”处理的“不稳定”因素。她看着那条消息,心脏像是被浸泡在冰水里,收缩着疼痛。她直接拉黑了他的电话号码、微信、所有可能联系到的社交平台。
那一晚,林希睁着眼睛直到天亮。雨水敲打窗户的声音渐渐停歇,但心里的暴雨却愈演愈烈。愤怒、悲伤、不甘、回忆……各种情绪像潮水一样反复冲刷着她,几乎要将她撕裂。她爬起来,打开电脑,漫无目的地在网络上浏览,试图找点什么来分散注意力,或者说,来印证某种自虐般的痛苦。
鬼使神差地,她点进了一个名为“数字生命”的网站。简洁的页面上写着:“告别遗忘,永恒陪伴。通过先进AI技术,分析一个人的数字足迹,模拟其性格、语气、思维模式,创建属于您的专属数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