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刘姐,你这就不对了,公摊面积本来就是大家共用的,怎么能算你家的?” 赵大爷气得吹胡子瞪眼,手里的拐杖在地上戳得咚咚响。

“我家阳台宽,我平时晾衣服都在那儿,凭什么不能多算?” 刘大妈叉着腰,声音尖细,“再说了,我在这儿住了四十年,贡献还少吗?”

王桂英挤进去,手里还拿着个刚买的保温杯,里面泡着枸杞菊花茶。“行了行了,别吵了,吵也没用。” 她清了清嗓子,“下午街道办的人会来答疑,有啥问题到时候问,咱们先推选几个人,把大家的诉求整理一下,一起去说,这样才有分量。”

人群安静了些,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把目光投向了王桂英。她以前是居委会主任,办事靠谱,大家都信她。还有李秀兰,她开面馆多年,为人实在,也有人提议让她一起去。张磊年纪轻,懂电脑,大家让他帮忙整理诉求。

正说着,陈默从楼道里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挺括的西装,头发梳得整齐,只是脸色有些苍白,眼下有淡淡的黑眼圈。他很少跟邻居说话,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候深夜才回来,身上带着一股酒气。

“陈先生,你也来看看通知?” 王桂英笑着跟他打招呼,“下午街道办的人来,你要是有空,也过来听听。”

陈默点了点头,没说话,只是走到公告栏前,仔细看了看上面的通知,眉头微蹙。他看了一会儿,转身就走,脚步匆匆,像是有急事。

“这人总是神神秘秘的。” 刘大妈看着他的背影,小声嘀咕,“不知道是做什么工作的,每天喝得醉醺醺的,别是欠了债吧?”

李秀兰没接话,她想起前几天深夜,她收摊回来,看见陈默靠在楼道口,脸色惨白,手里攥着个药瓶。她问他要不要帮忙,他只是摇了摇头,慢慢站起身,扶着墙走回了家。从那以后,李秀兰每天收摊时,都会在楼道口留一盏灯。

下午两点,街道办的两个工作人员来了,在居委会的小屋里摆了张桌子,开始接待居民。大家排着队,一个个问问题,屋子里挤满了人,热气腾腾的。

李秀兰第一个进去,她把面馆的租赁合同拿给工作人员看,问:“同志,我这面馆是租的,拆迁的话,有没有经营补偿?”

工作人员看了看合同,说:“经营补偿主要是给房东的,但如果租户有合法的经营手续,可以跟房东协商,或者申请搬迁补助。不过具体的,还要看后续的细则。”

李秀兰的心沉了下去,她跟房东关系一般,之前涨房租的时候还吵过一架,现在要协商补偿,恐怕不容易。“那要是房东不愿意给呢?”

“可以走法律途径,或者我们帮你们调解。” 工作人员说,“不过最好还是先跟房东沟通一下,毕竟大家都是邻居。”

李秀兰走出小屋,心里乱糟糟的。她回到面馆,坐在空无一人的店里,看着墙上挂着的老周的照片,眼眶有些发红。老周要是还在,肯定会帮她想办法的。

张磊也进去问了问题,他想知道补偿款能不能够买套小一点的新房,工作人员说要看补偿标准和房价,让他先登记家里的面积和人口,等细则出来了再算。张磊出来后,脸色还是不太好,他掏出手机,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跟她说了拆迁的事,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没关系,妈再跟你一起攒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