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个月后,小峰带齐了行李、工作签证、护照,还有“小黄本”。什么是小黄本呢?就是各种疫苗接种证书 —— 去非洲出差前必须接种相关疫苗,有了这个证明才能入境。

收拾利索后,他告别家人,跟同事们一起从北京出发,前往 15000 多公里外的刚果民主共和国。从北京到刚果金没有直飞航班,中途得转两次机:先飞到印度新德里,再从新德里飞到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最后才能飞到刚果金的第二大城市卢本巴西。光转机等待时间就得六个小时,加上飞行时间一共得 18 个小时。好在出发前大家都做足了心理准备,倒也没觉得太折腾,总算平安到达了卢本巴西。

可一看到当地那个破机场,小峰心里就凉了半截:这机场就一条跑道,从候机大厅到飞机停机口就 100 来米 —— 这可是第二大城市啊!那种贫穷落后的感觉一下就涌上来了。幸好有提前到当地的同事来接机,异国他乡见老乡,真是应了那句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他们上了车离开机场停车场,小峰一路都在看车窗外的人和风景:路边有不少黑人妇女和小孩,脑袋上顶着香蕉、树叶、芒果什么的;还有很多房子涂得乱七八糟、五颜六色的,看着都快塌了似的。他本来以为到了卢本巴西就到目的地了,后来才知道还差得远—— 离卢本巴西还有八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的最终目的地叫科卢维奇,中国的一个矿区项目就在那儿刚落地。

小峰当时肯定想不到,他在科卢维奇一待就是 28 个月,还亲眼见证了一幕永生难忘的情景。

到了科卢维奇矿区他才发现,这儿特别大,也特别荒凉:一眼望过去,除了土,就是稀稀拉拉的低矮植被,还有深不见底的大矿坑,坑里面积着不少水。他们的办公和住宿地方都是之前建好的活动板房,跟国内工地常见的那种差不多,每个人大概能分到十平米左右的空间,两人一间上下铺。

因为刚到现场,项目还处于基础建设初期,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去熟悉:比如测绘、雨水收集这些日常工作,还有驻地的扩建和维护;当地哪儿能买吃的、买药、买装备,哪儿能给车加油,这些都得学。小峰虽说年纪轻、是新人,也得跟着老同事认真学—— 公司人手有限,前期派来的人不多,连医生带厨师加起来总共才 20 个人,每个人不光要能独当一面,还得是复合型人才。

小峰本身英语就很熟练,出国前一个月,公司还专门给他们这批要去刚果金的年轻人做了法语培训(刚果金官方语言是法语)。他当时学得分外用功,心里琢磨着:“这可得学好,关键时候能救命啊!别到了非洲那边,我说话人家听不懂,万一人家也不懂英文,我又不会说法语,真出点事儿都没人能帮我,那可就完了。”

到刚果金后,经过半年的工作磨练,小峰终于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扛起活儿了。不过工作确实非常枯燥单调,幸好他们到刚果金大概半年多后,赶上了 2010 年南非世界杯 —— 这可真是个难得的调剂!尤其南非就在非洲,刚果金看球没时差,不用熬夜,那阵子连领导都带头一起看球。

除了看比赛,他们休息的时候也不敢随便出去逛,怕不安全,业余时间就跟周围村里的黑人小孩一起踢足球。矿区这边别的没有,就是地方大:弄点石灰粉画几条线当边线,拉几根绳子当球门,就凑成个球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