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洲惊魂
小峰是北京人,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名字咱就不提了),学的是工程专业。2008 年他进了一家知名国企,负责矿山开采技术支持和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段神奇经历,正是他在这家国企工作时亲眼见证的。
当时中国跟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陆续签订了很多“一揽子合作方案”。简单说就是给相对贫困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城市建设 —— 比如我们出人出技术,帮他们建铁路、建学校、建医院,以此换取当地能源和资源的开采权。
小峰所在的国企就承担了其中部分海外建设基础项目。2009 年底,也就是小峰入职第二年,公司总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单位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员工作为海外项目工作人员派往现场。小峰表现突出,就被单位安排参与其中一个海外建设项目。
他还记得当时领导把他们这批年轻人召集起来开动员会,说得慷慨激昂:“同志们,你们都是年轻人,表现都很优秀,组织上决定给你们这个机会去海外锻炼锻炼,长长见识、开开眼界,这是好事!既能提升自己,回来之后也会有更大发展。”
小峰听完领导说的,一开始还一头雾水,直到领导转到正题,说目的地是非洲的刚果金时,他心里一下就凉了,暗自嘀咕:“刚果就够远了,还带个‘金’?”
PS:(刚果金和刚果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刚果布指的是刚果共和国,首都是布拉柴维尔,位于刚果河西岸,当年是法国殖民地,后来独立了;刚果金指的是刚果民主共和国(旧称扎伊尔),首都是金沙萨,位于刚果河东岸,当年是比利时殖民地,后来也独立了。之所以叫“金” 和 “布”,就是因为两国首都分别是金沙萨和布拉柴维尔。)
当时小峰一听要派他去刚果金,彻底懵逼了—— 他入职一年多,工作一直很出色,在国内也出过不少差,每次都圆满完成任务,可从没敢想过会被派到遥远的非洲。
而且领导说了,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最短要在刚果金待半年,最长得两年半—— 两年半啊,那可是将近 30 个月!他当时对刚果金一点概念都没有,脑子里全是些干旱缺水、缺医少药、原始部落、食人族、埃博拉病毒之类的联想。这些当然都是不了解产生的刻板偏见,但他那会儿是真慌:“这地方到底啥样?还打不打仗?真有人吃人吗?这他妈怎么去呢?”
可小峰也清楚,身在国企,领导虽会征询个人意愿—— 你要是说死也不去,肯定不会硬逼你,但不接受组织安排,就意味着可能失去在这家国企里所有的发展机会,相当于亲手砸了自己的饭碗。
2 神秘凤凰树
经过两天反复的内心挣扎,又跟家里商量后,小峰还是下定决心接受这次挑战,被安排去刚果金的矿区项目现场参与作业。去之前他做了不少准备:自己查刚果金的资料,向之前参与过项目考察的几位前辈打听。结果问得越多,心里越乱、越没底,最后索性想:“得了,爱咋咋地吧,反正都跟领导说好了要去,现在反悔也晚了。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干脆调整心态准备出发 —— 反正也不是我一个人去,还有其他同事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