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二天一早,李奕辞去了便利店的兼职,抱着父母的研究笔记,去了城市图书馆。图书馆的古籍区很少有人来,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坐在角落的书桌前,一页页翻看笔记,试图理解那些晦涩的公式和符号。

“这是‘魂能转化公式’。”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李奕猛地回头,看到一个穿着灰色中山装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神学概论》,“小伙子,你看得懂这个?”

老人叫陈敬之,是图书馆的退休馆长,也是曾经的神学研究者。李奕犹豫了片刻,把父母的遭遇和笔记里的内容告诉了他。陈敬之听完后,沉默了很久,才从怀里掏出一本旧相册,翻开第一页——照片上的年轻人和李砚平、苏晚站在一起,背景是实验室的门牌。

“我和你父母是大学同学,也是研究伙伴。”陈敬之的声音带着伤感,“二十年前,我们一起研究‘灵魂与肉体的关系’,后来你父母发现了‘魂笼’的线索,我因为害怕牧奴者的报复,退出了研究。没想到……他们还是没能逃过。”

陈敬之从抽屉里拿出一叠资料,递给李奕:“这是我当年偷偷复印的研究数据,里面有魂波的监测方法和牧奴者的选拔标准。神学研究局每年都会招研究员,下个月就是报名时间,你要想进去,得先通过笔试和面试,笔试考的是神学理论和生物工程,面试则是‘魂能敏感度测试’——只有对魂能敏感的人,才能进入核心部门。”

李奕接过资料,指尖微微颤抖:“陈爷爷,您为什么要帮我?”

“因为我后悔了。”陈敬之叹了口气,眼神里满是愧疚,“当年我要是没退出,或许你父母就不会死。现在,我想帮他们完成未完成的事,也想为自己赎罪。”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奕住在了图书馆的古籍区。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啃读神学理论、生物工程和陈敬之给的资料。陈敬之则帮他模拟面试,测试他的魂能敏感度——他用自制的魂波发生器发出不同频率的魂波,让李奕辨别,李奕的敏感度远超常人,甚至能捕捉到0.1Hz的频率变化。

“你很有天赋。”陈敬之看着测试结果,欣慰地说,“你父母的魂能敏感度就很高,你遗传了他们的天赋。有了这个,面试肯定能过。”

报名那天,李奕穿着借来的西装,去了神学研究局的报名点。报名点设在核心塔的一层大厅,大厅里挂着巨大的标语:“敬畏神明,守护魂序”,穿着黑色制服的牧奴者站在两侧,眼神锐利地扫视着每个报名者。

李奕递交了报名表和资料,负责报名的牧奴者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资料上的“父母已故,实验室事故”,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又是一个想靠‘烈士子女’身份走后门的?”

李奕没有反驳,只是握紧了口袋里的身份牌。他知道,只有进入神学研究局,才能拿到证据,才能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

笔试在一周后进行,考场设在核心塔的第十层。考试内容比李奕想象的更难,除了神学理论和生物工程,还有很多关于“魂能采集”和“神明教义”的题目。李奕凭借着一个月的苦读和父母笔记里的知识,顺利完成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