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几个回合后,我加大了难度:“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他毫不犹豫,“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的《无题》,我最喜欢的一首。”

台下响起掌声。我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一个物理系学生对古诗词如此熟悉。

“心有灵犀一点通,”我重复着这句诗,感觉这个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某种难以言喻的连接。

活动结束后,他帮我整理场地。人群散去,只剩下我们两人在空旷的礼堂中。

“你怎么会对诗词这么熟悉?”我终于问出心中的疑惑。

他放下手中的椅子:“我母亲是中文系教授,从小耳濡目染。”

“原来如此。”我点头,“那你为什么选择物理?”

“因为物理是宇宙的诗篇。”他说,“只不过用的是数学语言。”

我们并肩走出礼堂,暮色四合,校园里的路灯依次亮起,像是大地上的星辰。

“谢谢你今天的帮忙。”在分岔路口,我说。

“不客气。”他停顿了一下,“微雨,周六有空吗?学校天文台有观星活动,我想你可能会感兴趣。”

这是约会吗?我心跳加速,试图从他的表情中寻找线索,但他一如既往地难以读透。

“好啊。”我听到自己说,“我有空。”

“那晚上七点,天文台见。”他微微一笑,转身走向物理系大楼的方向。

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融入暮色,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像是期待,又像是忐忑。樱花季节即将过去,但某种新的东西,似乎正在萌芽。

5

星空,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接近。

周六晚上,我提前十分钟到达天文台。这是一座白色圆顶建筑,坐落在校园最高的小山上。从这儿可以俯瞰整个校园,乃至城市的万家灯火。

顾言已经等在那里,穿着深蓝色的外套,与夜幕融为一体。

“你提前到了。”我说。

“守时是物理学家的重要品质。”他一本正经地回答,然后补充道,“而且我期待见到你。”

直白的话语让我不知所措,只好转移话题:“今天能看到什么?”

“土星和它的环,还有木星的卫星,如果运气好的话。”他指向天空,“城市光污染严重,但天文台的望远镜能解决这个问题。”

他带我走进圆顶内部,巨大的望远镜指向天空,如同一个现代主义的祭坛,供奉着遥远的神秘。

其他天文爱好者陆续到来,大多是物理系的学生。他们好奇地看我一眼,但没人多问。顾言耐心地调整望远镜,然后示意我上前。

“来看。”他说。

我凑近目镜,眼前的景象让我屏住呼吸——土星清晰地悬浮在黑暗中,带着它那优雅的光环,像一个精致的珠宝,遥远而完美。

“真美。”我轻声说,怕惊扰了这份神圣。

“距离我们约12.5亿公里。”顾言说,“你看到的光线,实际上已经旅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这里。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是一个多小时前的土星。”

时间旅行。这个词突然有了具体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