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可以说是另一部金刚经,是六祖惠能大师从金刚经中进一步彻悟的禅宗般若大法,是一部人人见者用心自性顿悟都可成佛的般若大法。
禅宗专讲心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直指人的内心,心性本元。直指佛的心印,以心传心,指佛心,即佛性,就是人的心性。就是自心见本性。
佛性有百种名称,其实都指同一自性。心性,菩提,摩尼珠,如来藏,自性,佛性,真心,觉性……不管叫多少种名称,其实都是为了方便引导,都是指同一心性。
如来藏就是佛性另一种称法,它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如不动,不生不灭,自性清净,一切众生本来就有的清净法身。人人本成佛,只因妄想执着未能证得。一切众生,世间一切都有佛性,包括一花一叶一草一木都有佛性,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共此佛性,无二无别。任何时候佛性都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动不摇,本自圆满,本自具足。所以一切唯心造,人如工画师,画作诸世间。
其实我们与世界十法界本一个整体,皆是一,所以烦恼与菩提也是一,所以说烦恼也是菩提,当你了悟到一切唯心,只此一心时,烦恼也是菩提心性显化,所以说烦恼也是菩提,当认知道烦恼也是菩提时即就不会执着烦恼,不产生二元对立,不去分别,超越烦恼的范筹。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六祖说: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如果被外境谜惑了心性,心产生了分别执着,分别计较的念头,菩提也就变成了烦恼,若能从外境中解脱出来,你的心仍能在活动,但不执着,消除了自私自利的执着,无我无分别计较念头,那么烦恼也就转变成菩提了,这叫转识成智。本来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心态变了,一切也就变了。
当一会贪心起就落在地狱法界,一念平等心起就落在佛法界,一会悟时凡天即是佛,佛是觉性,并不是专指某个相,只要觉性达到圆满时人人就都是佛。觉性本清净,就是本来面目,本来清净的样子。清净自性就是佛性。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当心无住,应无所住时,无心清净本然的状态时就回到本来面目,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所以六祖说:佛性常清净,何处若尘埃。我们作任何修习都是让众生回归本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众生一但了悟清净自性众生立即就是佛,禅宗立戒定慧就是为了回归自性。而真正的戒定戒慧也是心性上的戒定慧,心地无非自性定,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无痴自性慧。保持自性清净就是最好的戒定慧。
般若有三种: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文字是工具用完,一但了悟立即放下,文字如过河的船,如指用的手指,起引导作用。所以不可执着文字又不离文字。
实相般若即是见证空性,即是诸佛法身,也是众生常住不变的自性。世间万有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空相,而唯有诸佛常住法身永恒不变。
世间万物都是由我们自性的般、显现出来的。要成佛就必须证悟般若,而我们的本体就是般若。见到本性就是见性成佛。而凡夫因妄想执着被假相我执遮住了本性,因此见不到自性般若,自性般若只有在超越了一切平等法身中才能见到。若有你我之分,见不到般若,若有佛和众生之别,也见不到般若,佛性没有差别,同样自性般若也没有分别,学人必须用般若智慧了悟。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归自心,明心见性,清净心即是佛心,即心即佛,心外无佛。一但了悟到就立刻达到成佛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