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善知识难求,若具是大福德资粮,善知识难遇,也难以识的,真正得一善知识千万年千劫难遇。人身难得,佛法难求难遇。如今的时代网络发达,佛法传播也方便,难得能遇上,都是百千万劫的修持与佛缘。无缘对面手难牵也有点此意。摩尼宝无价宝珠就在眼前你也不识。
顿悟前的前提:首先对佛教一定的了解,信,愿,行。是顿悟前的必备基础。正信才是缘起,信为诸佛菩萨功德母,不信即是无缘,佛不渡无缘之人,修行不一定是出家,真正修行是心的修行,心入道即为出家,不是说要出家,出家若不修心不见性,就是穿着袈裟也不算佛弟子,心入道,一心修心,明心见性,就是在家,不做任何也是真出家真皈依,一但入佛地本能回归本佛,因为人人有佛性,本是佛,一但入佛地本能自性自渡。因为心就是佛,心外无佛,并不是心外有个什么相来让你做佛,只要明心见性,就是回归本佛。当下即心即佛,即心即净土,如如不动,无来无去,不生不灭,本无生,回归本性,回归本佛。不要执着外相上世间一切世间法。金刚经中说,佛菩萨不渡众生,一切是众生自性自渡。当然如果不能了悟就必须寻善知识,然而寺院道场就是最好的学校,修行场所,在哪里能次递渐修,渐渐提高自己。但是最终还得最后顿悟成佛,无论是经千劫万劫后一念顿悟,与一年一时一刻或一念之下顿悟的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一样。
佛涅槃时说:我涅槃后以戒为师,以经书为师,并说只有有佛经的地方即为有佛。经书就是最好的师傅,本师。只有跟佛学种佛因才得佛果。如果跟的世间师傅不是高僧大德,不是开悟见性之善知识,那么你又如何超过他,你跟他所学皆是三乘十二分小乘法,那么你的果也就是小乘果而已。所以学人要以慧眼识人,是否能把自己托付给自认的师傅,一定是明心见性,开悟的高僧大德,或任何真正明心见性的居士或佛学开悟见性的圣人或见性之人。切记以佛经为师,跟佛学为宗旨,跟世间师傅学是携从。自性自渡自心了悟即心即佛回归本性才是真修行。心外求法,心外无法。是心作佛。
佛经中佛法圆满,开示的十分圆满,八万四千法门针对一切众生不同根性之人,最终由小乘回小向大,唯有一佛乘。
学佛之人必须要有基础,要知道一切众生人人自性本有三身佛,自性本有的三宝。所以学人当自己自心自皈依自性本有三身佛即为真皈依。自性本有三身佛即是法身佛,报身佛,与化身佛。
自心自性就是法身佛,法身佛又名为毗卢遮那佛,有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之称,至佛教真理凝聚而成的佛身。法身又分为:法身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寂法身。自性清净法身就是真如。也就是佛性或法性。离垢妙寂法身是指佛脱离烦恼,证的菩提而成就的清净之身。
行善行自己见证到自己佛性,以持修行即得报身佛。报身佛名为卢舍那佛,由原报身佛,卢舍那佛称。即彻底断除一切妄想,证的圆满智慧的佛身。报身也有两种,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就是以法身为因,经过累积的修行而证的圆满无上菩提之身,显现的就是具备根本智慧的报身形象。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而显现的庄严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