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一切事物的来去变化,全在自己的心里,所以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一切万法是没有自性的,都是依心性自性本体上所产生,即一切众生心想心量所产生造作的诸善恶业。所以一切万法是在自性本体上依四大地水火风因缘和合而生,是无常生灭的虚幻相。如镜照物,镜内都是影缘。不物本性虽然是空,但是在六识的观照之下,就会现出各种不同的相,总相与别相,有相与无相。无相比如火的热相,冰的冷相……等。
一切相都存在万法之中,一切事物圆融无碍,五行相生相克,互摄互入,他揭示了万有一切法之间的矛盾,万物都有对立的一面,同时又彼、联系,互相制约,二元化。而所谓的万物其实并无主体。当用般若智一但看清了诸相本空的实质,就可以用金刚般智扫除诸相直达本心,立地成佛。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依本体心性上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自己固定不变的本性,甚至连我也是这样,本来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我,而生活中众生常常产生我的偏执,总以为世界上存在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形成以我为中心的偏执。从而产生了分别我执自大,自满,自悲……等各种不同情绪。有的人自我意识太强自私,没一点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过于关注自己,忽略了别人。世上本来没有我,是因为无明,我执才成为烦恼的根源,我执,我痴,我见,我慢,我爱……,我痴就是无明,以为世上真有我。我见就见就是执着于有实我之妄见,把幻才像妄执为我,我爱就是执着于自爱之心。我慢就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其它人或事物产生轻慢之心。这一切都是妄认为有个我。如果能彻底的消除我执就可以照见众生的本来面目。
临济一悬禅师曾经问黄勃西运禅师,佛法的大义是什么?黄勃二话不说,当头便打,临济连问几次,都每次都被打,临济突明白了,佛法大义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便是顿悟。
金刚经精华也是直指人心,直指本性。金刚经的宗旨即是:无相布施,无我渡生,无住生活。无得而修的观念。这就是经刚经全部核心理念。无相布施,多次提以满虚空七宝布施不如受持金刚经四句偈。四句偈的功德多的多,就是领悟到的空性,无相布施,七宝有相,再多也是有量,空性无相无量,你不着相的布施即是无量,如果你执着回报,执着功德即是有量着相布施。学人可有领悟吗?这就是空性,懂了吗?
无相就是要破除一切相,处于一切相中,不离相而又不执着相即是无相,就是超越了一切相。
无我就是消除我执,认识到我的空性。
无住就是以法无所住,无论善恶一切事都是过路云烟,都不能放在心上,如果执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之上生意念就要受六尘所蒙蔽,无法回归原来的清净心。金刚般若就是无所执,无所得的智慧,不但破除了诸相,而且破除了文字和言教。
所谓的佛法决不可用语言能说出来的佛法,所以如来在燃灯佛所实无法可得。
六祖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就是金刚经的核心理论。用金刚般若彻底扫除了一切相。持经不住持经相,坐禅而不住坐禅相,说法而不住说法相,扫到无相可扫,亦就自然见到了本来的清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