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林汐的指尖顿在笔记本上,纸页被她攥得发皱。2018 年冬天,她在观测站收到导师寄来的包裹,里面是陈暮整理的上海云系数据,扉页上写着 “给小汐:补项目素材”,却没留联系方式。她抱着数据册在雪地里坐了很久,老郑劝她 “打个电话问问”,她却怕听到 “我已经有新搭档了”。

“其实我每年 6 月 12 日,也会在漠河的便利店录一段音 ——2018 年的雪声,2019 年的风声,2020 年的极光声……” 林汐的声音轻得像云,“2021 年我托漠河气象局的同事转寄过录音,他们说‘上海那边说没这个人’,我就不敢再试了。”

陈暮把硬盘推到她面前:“你听这个。” 点开 “2021.6.12 天文台录音”,里面有他对着星空的声音:“今天天文台开放日,有小孩问‘夜光云是什么样的’,我跟他们说‘是高空的星星落进云里了,要在零下 80 度的环境里才会形成’,就像你当年跟我说的那样。”

林汐的眼泪落在键盘上,晕开一串水痕。她从帆布包里拿出个小盒子,打开时露出叠明信片 —— 每张都印着漠河的天气,背面写满了字:

2018.6.12:漠河今天晴,我在观测站种了盆多肉,叫 “科普项目”,长得很好,就像我对你的期待,一直在生长。今天拍到了夜光云的残影,像你当年画的星图。对了,你的笔记本我每天都翻,里面的云系示意图还是那么清楚。

2019.6.12:漠河今天下了小雨,我在便利店录了雨声,想寄给你,却不知道地址。老郑说,等我拍到完整的夜光云,就能回去了 —— 我每天都在等,等云,也等你。昨天打你电话没通,是信号不好吗?

2020.6.12:漠河今天下雪了,我裹着你给我买的羽绒服,还是觉得冷。今天整理数据时,看到你写的项目大纲,突然就哭了,我好想跟你一起补完它。托同事转寄的录音,不知道你收到没。

2021.6.12:漠河今天出太阳了,我在录音里加了鸟叫,有麻雀,有乌鸦,还有北极燕鸥 —— 等我回去,放给你听。今天老郑说,上海的天文台有流星雨,你会去看吗?你的笔记本被风吹破了页,我用胶带粘好了。

2022.6.12:漠河今天拍到了完整的夜光云!绿色的,像你送我的那条围巾。我快回去了,你还在等我吗?还在等我们的项目吗?

“这些明信片,我寄了五次,都被退回了,说地址拆迁。” 林汐把明信片推到陈暮面前,指尖划过 2021 年那张的边缘,“2021 年那次,我在明信片里夹了片落叶,想让你知道漠河的秋天到了,结果还是退回来了。”

陈暮拿起明信片,指尖抚过字迹,突然想起 2021 年那个秋天,他收到过一封退信,地址是漠河气象站,没有署名,里面只有片干枯的落叶。他当时以为是别人寄错的,就夹在了项目大纲里,现在才知道,那是林汐的思念。

“我没走。” 陈暮的声音发颤,从抽屉里拿出省气象台的录用通知 ——2017 年的纸张已经泛黄,上面有他的批注:“等林汐回来,一起做科普项目”,“我每年都去老便利店,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两串鱼丸,一串萝卜,等着有人送录音来,等着有人跟我提项目。2021 年我收到过一片落叶,不知道是你寄的,就一直夹在大纲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