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若不是眼见为实,朕怎么都不会想到,我大明公主居然受到奴婢的欺辱。听那些百姓所言,此事居然是经常发生。”

回到了文华殿,朱由校依旧是有些余怒未消。

“陛下息怒,派往公主府的奴婢都是自觉在宫中无望之人,到了外面没人管他们,这才滋生了心中歹意。陛下放心,奴婢一定好生整治一番,给公主府派一匹老实能干的人。”

魏朝在一旁劝慰道。

“眼下宫中没有那么多人,太监宫女也该放一些出宫才是。”

朱由校想到的却是另外一件事情,这些年万历不怎么管事情,宫里不少宫女已经超龄,可是还留在宫中,难免心中有怨气啊。

“宫女放出去倒也不是不行,可是太监都是苦命人,还望陛下手下留情。”

魏朝见朱由校有意放些宫女太监出去,在一旁说道。

“此时你与王安说一下,你们在一起商量一下,现在国库空虚,内帑虽然还有些银子,可是花钱的地方太多,能省点就省点吧。”

朱由校想起前世看过的一部电影《最后一个太监》,也知道这些人确实不容易,但凡有点办法,谁也不会愿意入宫当太监。

“奴婢谢过陛下!”

见朱由校松了口,魏朝跪倒在地,有些激动的说道。

“行了,你出去吧。”

朱由校摆了摆手,让魏朝离开。

翻开了奏折,朱由校觉得有些脑壳疼。

老爹朱常洛登基不过一个月,可是也留下了一些麻烦,叶向高倒也算了,一些七十多岁、在家闲了二三十年的人,他也召回了不少。

比如自从万历二十一年就闲赋在家的赵南星,万历十一年就回家讲学的邹元标,一个七十、一个六十九。他们和叶向高一样,也都上书表示年事已高,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官职。

他们这样做,一是朝廷惯例,需要推辞一番。二来,也是想继续博取一个好名声。

这不,得知他们的上书,更多的言官上奏,说他们多么高风亮节,学识多么好,要重用他们,言外之意就是给的官职小了。

赵南星授的官职是正四品的太常少卿,邹元标是正三品的大理寺卿正三品。若是这些职位也低的话,再往上可就是六部尚书,都御史这种正二品了。

想了一下,朱由校将邹元标升为右都御史,赵南星为大理寺卿,算是都提了一级,并且圣旨名言,国朝震动老臣稳重,不得再做推辞,速速进京。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朱由校整饬京营的诏书也颁布了下去,言官们趁机开始攻讦方从哲、张维贤、崔景荣等人。

首辅方从哲、五军都督府张维贤等五人、总督京营戎政陈良弼、兵部尚书崔景荣,上书请辞。

朱由校当然不会让这么多人辞职,毕竟京营腐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让他们背这个锅不合适,当然他也不能没有动作,思来想去,同意了陈良弼辞职的申请。

张维贤等五军都督府众人罚俸一年,兵部尚书崔景荣罚俸一年,方从哲未作处罚。

接着他看到了袁可立的奏折,此时的袁可立是尚宝司司丞,他并没有攻击谁,而是对于京营整饬的事情,发表了一些看法。

他认为现在卫所制度不堪大用,重镇京营应该从边军抽调一些有战功的底层军官,从社会上招募年轻壮丁。另外京营编制也有问题,三大营适合当年永乐年间的情况,可是并不适用于现在。

神机营武器过于繁多,会增加后勤的压力,不利于士兵操练以及作战。

他的种种想法都和朱由校不谋而合,看的出来,这位是懂得军事的人,放在尚宝司有点屈才了啊。

他当即叫人请来内阁辅臣。

没过多久,方从哲、刘一燝、韩爌便来到了文华殿。

“袁可立的奏折三位阁老都看过了,朕觉得将他留在尚宝司有些屈才,想让他也参与京营整饬你们觉得如何?”

朱由校向三人问道。

“袁可立为官之时便奉公执法,辞官之后也不忘为民建言,的确是个良臣。现在通政使司尚缺一为通政使,臣请任命他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方从哲立刻开口回答道。

听到这个任命,韩爌心里一动,通政使司通政使是管理百官奏折的地方,关系重大,他们原本是想让高攀龙担任这个职务,可是该怎么打消皇帝的念头还好呢?

“通政使袁可立自然可以胜任,不过陛下看中他的军事才行,臣以为可以让他署任兵部右侍郎,担任京营整饬副使,另外徐光启和孙承宗也可以一并照此办理。”

“此外,袁可立募兵之策十分可行,徐光启在通州练兵一年,也算是小有成效,可以将其编练的士兵充入京营之中。”

刘一燝开口说道。

“臣同意刘大人的说法,袁可立对于军事颇有见解,陛下有意让他参与整饬京营,可以署任兵部右侍郎。”

韩爌立刻跟上说道。

“那便依两位阁老所言,这通政使也是一个重要的职位,你们觉得谁合适?”

朱由校点了点头,接着又问道。

“高攀龙在士林中素有威望,可为通政使。”

想起了叶向高给自己写的信,韩爌开口推荐道。

“高攀龙治学有道,可是他万历十七年进士,在家守孝三年,万历二十二年便不再为官,前后为官不过两年,贸然授予重职只怕是不妥。”

方从哲直接开口表示质疑。

“高攀龙虽然为官时间短,可是声望极高,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际,臣以为可行。”

韩爌就拿着声望说事。

“刘阁老,你如何看?”

朱由校转而望向了刘一燝。

“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臣另有建议。高攀龙治学有道,孙承宗参与整饬军营,只怕耽误陛下经筵,臣建议可以授高攀龙为左庶子,为经筵讲官。”

刘一燝给出了另外一个建议。

“臣以为刘大人所言可行!”

韩爌立刻说道。

左庶子官职虽然更小,可是经筵讲官乃是帝师,日后入阁顺理成章。

“方才陛下送来奏折,邹元标升任右都御史,赵南星担任大理寺卿,如此原本授予赵南星的太常寺少卿便空缺了下来。”

“臣建议授予高攀龙太常寺少卿,观其能力再做定夺。”

方从哲显然不愿意让这位东林党大佬入阁,想了一下说道。

朱由校看了看三人,想了一下说道:“首辅所言甚是,高攀龙之名,朕也有耳闻,可是毕竟为官时日不长,如此便先授予太常寺少卿。”

“臣等遵旨!”

方从哲三人齐声说道。

散朝之后,刘一燝和韩爌相视一眼,彼此都感觉到了有些无奈,看来皇帝陛下对方从哲还是很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