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剩下那句没什么分量的“谢谢”,和那句更没什么分量的“没什么”,飘散在我的耳边。
3 兄弟情深
那场检讨之后,林砚清这个名字,像一颗投入我心湖的石子,沉了下去,却持续不断地漾开细微却执拗的涟漪。
我开始不由自主地,在偌大的校园里寻找他的身影。
这并不难,因为他身边几乎总是跟着另一个人——他的弟弟,林砚响。
林砚响比林砚清小两岁,但是他们却有着惊人相似的眉眼,同样高挑清瘦的身材,甚至穿着同样的校服。远远看去,像一对精心雕琢的复制品。但稍一靠近,那种强烈的差异便扑面而来。
林砚清总是安静的。
课间,他大多靠在走廊窗边看书,或者塞着耳机沉默地穿过喧闹的人群。他的成绩很好,是那种不需要费力就能稳居年级前列的聪明,眼神里总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和疏离,仿佛周遭的一切躁动都与他无关。
而林砚响则完全不同。他像一团跳跃的火焰,活跃在篮球场、一群嬉笑打闹的朋友中间,笑容张扬,声音洪亮。
他的成绩单却不太好看,偶尔还能听到关于他冲动惹事的零星传闻。
他们兄弟俩感情似乎很好。我常常看到林砚响勾着林砚清的肩膀,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而林砚清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却也会微微侧头听着,偶尔极淡地点一下头,或者抬手拍开弟弟过分闹腾的胳膊。
这种形影不离,让我的视线不可避免地也会扫过林砚响。
我远远地看着他们之间那种无声却紧密的联结,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滋味。林砚清对所有人冷淡,唯独对弟弟,有种近乎纵容的沉默守护。而林砚响,显然极度依赖并且崇拜着他的哥哥。
高三和高一的教学楼隔着一个小小的庭院,像是两个泾渭分明又彼此窥探的世界。
高三的空气里弥漫着试卷和焦虑的味道,而高一那边,则时常传来更肆无忌惮的喧闹和蓬勃的朝气。
我和林砚响的“友谊”,就在这种奇特的氛围里生根发芽,某种程度上,成了我压抑备考生活里一个鲜亮的透气孔。
他总是能轻易找到我。课间操结束人流最拥挤的时候,他会突然从后面拍一下我的肩膀,咧着嘴笑出一口白牙:“嘿,沈念!跑那么快干嘛!” 或者在我去小卖部的路上,冷不丁冒出来,眼睛亮晶晶地问:“学姐,帮个忙呗,这题看不懂!”手里拎着的往往是皱巴巴的数学卷子。
他开始叫我“学姐”,带着点戏谑,又有点理所当然的亲昵。
我大多时候是无奈的,但看着他那张和林砚清极其相似、却总是洋溢着鲜活表情的脸,那声拒绝就怎么也说不出口。而且,每一次和他接触,我都隐秘地觉得,似乎离那个沉默的、救过我的林砚清更近了一点。
我会在给他讲题的时候,状似无意地问起:“你哥哥……成绩那么好,你不问他吗?”
林砚响通常会立刻垮下脸,撇撇嘴:“得了吧!找他?他那种人,讲题跟念经似的,冷冰冰的,谁听得进去!还是学姐你好,讲得清楚又耐心!”他顿了顿,又有点不甘心地补充,“而且他忙得很,才没空搭理我。”
次数多了,我甚至能摸清一些规律。每当林砚响凑在我旁边叽叽喳喳超过十分钟,那个清瘦沉默的身影就有很大概率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