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荒唐!可笑至极!
这算什么?三流悬疑小说的开场白吗?
可是……那字迹……我的目光像被钉死在那几行字上,血液仿佛在血管里瞬间凝固了。恐惧像一只无形却冰冷彻骨的手,悄无声息地扼住了我的喉咙,收紧,再收紧。
不,不可能!我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冰凉的手指因为冷汗而几乎握不住那光滑的机身。解锁,屏幕光刺得眼睛生疼。我疯狂地滑动屏幕,找到一个几乎被遗忘在角落的APP图标——上次公司进行内部安全培训时,那个表情严肃、措辞夸张的讲师一再强调并要求所有人安装的所谓“最新AI笔迹鉴定监控软件”,据说是实验性产品,能有效甄别伪造文件。当时只觉得是形式主义,从未想过真有用上的一天。
点开略显简陋的界面,摄像头对准信纸上那令人心悸的、熟悉又陌生的文字,按下扫描键。
【分析中……笔迹特征比对中……】
进度条缓慢地移动着,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我的心跳声在耳边轰鸣。
【匹配度99.3%】 【细节误差 < 0.1mm,低于仪器分辨率,建议在标准光源下重新校准以提高精度。】
冰冷的、毫无感情的电子合成女声,清晰地报出结果,像一枚冰冷的钉子,狠狠凿进我的颅骨。
低于仪器分辨率?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APP出错了对不对?这种不靠谱的内部测试软件,准确率怎么可能这么高?对,一定是哪里搞错了!是光线问题?还是我手抖了?
一种近乎偏执的、必须亲自验证的冲动控制了我。我猛地冲回屋内,甚至没顾上关上那扇吱呀作响的门,仿佛门外有什么洪水猛兽。我扑到玄关柜子前,胡乱翻找着自己的随身背包——我记得里面有笔!我常用的那支!指尖终于触碰到那截冰凉的、熟悉的金属笔杆。
我抓过那个牛皮纸信封,翻到空白的背面,拧开笔帽,几乎是屏住呼吸,用力地、几乎是带着某种恨意地,飞快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林薇”。
笔尖划过粗糙的纸面,发出沙沙的、令人牙酸的声响。写完最后一笔,我猛地停下,心脏狂跳得几乎要从喉咙里蹦出来,带来一阵生理性的恶心。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将信封翻转过来,屏息凝神,将刚刚写下的、墨迹尚未干透的名字,小心翼翼地、精准无比地对准信封正面的收件人姓名。
然后,我将它举到玄关那盏功率不高的昏黄灯泡下。
视觉上的重叠度极高,几乎无法用肉眼分辨差异。
但APP那句“低于仪器分辨率”的提示,像毒蛇一样噬咬着我最后的理智。科技都无法分辨的“真实”……那还是真实吗?
是我写的。
什么时候?为什么?我为什么完全没有记忆?!
巨大的荒谬感、恐惧感和一种强烈的自我怀疑像一场内部爆发的海啸,瞬间将我彻底吞没。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的搅动,冷汗像无数条冰冷的虫子,瞬间从每一个毛孔里钻出来,湿透了我单薄的居家衣衫。世界开始在天旋地转中扭曲、变形。
精神分裂?梦游?还是……更可怕的,我被某种无法理解的力量催眠了?无数光怪陆离、令人毛骨悚然的念头像失控的列车,在我已然混乱的大脑中疯狂撞击、炸开。一阵熟悉的、却被我刻意遗忘和压抑了很久的虚无感与抽离感,隐隐约约地从记忆深处浮现——那种感觉,很久很久没有出现了,自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