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还行吧。你呢?这些年怎么样?"李明远问道,刻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随意。

"就那样,过日子呗。"陈志强简短地回答,双手摩挲着温热的咖啡杯。他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指甲修剪得很整齐,但指甲缝里还留着些许粉笔灰的痕迹。

李明远记得二十年前的陈志强不是这样的。那时的他意气风发,是班上最有才华的文学青年,写得一手好文章,弹得一手好吉他,总有一群同学围着他转。尤其是那几个短篇故事,连语文老师都说是可以发表的水平。李明远还记得陈志极在班级联欢会上弹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台下女生们崇拜的目光。那时的陈志强,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脚下等待征服。

而如今坐在对面的,是一个被生活磨平了棱角的中年人,眼中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光芒。他的背微微佝偻,像是常年伏案工作的结果,也像是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

"你还在写作吗?"李明远问道,带着一丝期待。

陈志强愣了一下,摇摇头:"早就不写了,那都是年轻时不懂事,瞎闹着玩的。"他的语气很淡,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可惜了,你那时候写得真好。《黄昏里的男孩》,我记得特别清楚,老师还在班上读过。"李明远努力想让气氛轻松一些,提起从前的光辉事迹。

一抹难以察觉的微笑掠过陈志强的嘴角:"你还记得那个啊?"他的眼睛里终于有了一丝光亮,虽然很微弱,但确实存在。

"当然记得。"李明远说,"你写那个在黄昏时分总是独自坐在操场边的男孩,其实是在写自己吧?那段描写特别动人——'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要延伸到世界的尽头,却又在某一刻戛然而止,如同那些来不及实现的梦想。'"

陈志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黯淡下来:"那么久的事,难为你还记得。"他的声音很低,像是在自言自语。

他们曾是高中时代最要好的朋友,形影不离。一起逃极去看电影,一起在操场上抽烟,一起暗恋班上的文艺委员。李明远还记得那个春天的午后,两人躺在学校后山的草地上,陈志强给他读自己新写的故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稿纸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那时的风很轻,云很淡,仿佛青春永远不会结束。

高考后,李明远去了北京的名校,陈志强因家境贫寒,留在本地上了一所师范专科。起初还有书信往来,陈志强的信总是厚厚一沓,里面不仅有近况叙述,还有他新写的诗歌和散文片段。李明远则回信讲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信纸间不经意流露的优越感,如今想来令李明远羞愧。后来,信越来越短,间隔越来越长,最终断了联系。

"你母亲还好吗?"李明远突然想起那位总是温和笑着的阿姨,她做的红烧肉是他高中时代最期待的美味。每次去陈志强家,即使家境贫寒,陈母总会想方设法准备些好吃的,看着两个少年狼吞虎咽,眼里满是慈爱。

陈志强的表情凝固了一瞬,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咖啡杯:"走了,十年前,癌症。"他平静地说,但手指微微颤抖,"父亲去年也没了。"

"对不起,我不知道..."李明远感到一阵心痛,他想起了那个总是笑眯眯的阿姨,想起了她端出红烧肉时眼里的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