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虚构到现实
深夜十一点,“悬疑江湖” 论坛的置顶帖还在以每分钟二十条的速度刷新回复。标题《谁追完了〈十二日谋杀案〉?第三章的福尔马林杀法也太绝了!》
下面,网友的讨论炸开了锅。
有人扒着小说里每个案件的细节分析作案可行性;
有人猜测匿名作者是不是真的接触过凶案;
还有人在楼里发起赌局,赌小说最后会不会揭露凶手的真实身份——
这本三天前才在网络平台连载的侦探小说,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键,不仅霸占了各大读书 APP 的悬疑热搜榜,连社交平台的话题广场都被 “十二日谋杀案” 的词条刷屏,连带着 “福尔马林杀人”、“完美无痕作案” 这类字眼,都成了悬疑小说APP网民的热议焦点。
同一时间,城西区锦绣花园小区的 302 室门外,蓝白相间的警戒线拉了三层。警戒线外挤满了穿着睡衣的住户,手机闪光灯在夜色里此起彼伏。
警戒线内,法医老陈正蹲在案发现场的沙发边,手里的镊子夹着一根细如发丝的针管,眉头拧成了疙瘩。
“死者,男性,三十五岁,体表没有挣扎痕迹,死因初步判断是静脉注射福尔马林导致的器官衰竭。”
老陈把针管放进证物袋,抬头看向站在窗边的刑侦队长张砚,“针管上没有指纹,现场所有能接触到的地方都被擦过,连沙发缝隙里都没留下半根纤维——太干净了,干净得不像真实的凶案现场。”
张砚没说话,目光落在茶几上摊开的租房合同上。
合同落款日期是三天前,出租方签字栏写着“李中介”,承租方应该就是死者本人。
张砚弯腰拿起合同,又转头看向房间的各个角落:衣柜门是关着的,桌上的水杯里还剩半杯水,阳台的晾衣绳上挂着两件刚洗好的衬衫——一切都透着“正常居住”的痕迹,除了沙发上那具已经冰冷的尸体,和空气里若有若无的、带着刺激性的福尔马林气味。
“张队,技术科刚发来消息。”年轻警员小白拿着平板电脑跑过来,屏幕上亮着的是《十二日谋杀案》的小说页面,“你看,这本小说的第三章,写的就是出租屋里的谋杀案——凶手用福尔马林静脉注射杀人,现场清理得毫无痕迹,连针管都只留下一根,和咱们现在这个现场……几乎一模一样。”
张砚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快速扫过小说第三章的内容。
文字里清楚地写着福尔马林的稀释比例、注射部位的选择,甚至现场清理的细节,都几乎和 302 室的情况精准对应,像是有人拿着小说当作案手册,一步一步复刻出来的。
“立刻联系这本小说的平台方,查作者信息。” 张砚把平板电脑还给小白,声音沉了下来,“另外,找房屋中介,就是合同上这个‘李中介’,现在就去见他。”
凌晨一点,城西区的“安居乐中介所”里,李中介坐在椅子上,双手攥着面前的文件袋,指节泛白。他三十多岁,穿着皱巴巴的西装,领带歪在一边,脸上满是惊魂未定的神色。
“我真不知道会出这种事……”李中介的声音带着颤音,反复重复着同一句话,“几天前有人给我打电话,说要租锦绣花园 302 室,问了租金和户型,没砍价就定了,让我把合同放门口的密码箱里,他自己取了签好再放回去。我全程没见过他本人,连电话都是虚拟号,只能发短信联系。今天早上他联系我,又说要退租,我还想着明天去收房,结果…… 结果就接到你们的电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