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众人都笑了,医生拍拍他的头:"好志向!小朋友今天很勇敢。"

这时,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士匆匆赶来,身上带着淡淡的古龙水味。"怎么了?"他看向小明额头的纱布,眉头微蹙。

"小明受伤了,刚刚缝了针。"我解释道,"需要特别注意伤口不要感染......"

男人点点头,牵起小明的手:"走吧。"

甚至没有一句道谢,没有询问事情经过,父子俩就这样消失在医院长廊尽头。我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里涌起一阵无力的悲凉。小明回头望了我一眼,那眼神我至今难忘。

陪伴小明一年三个月后,我收到了北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录用通知。离别那天,我带小明去了他最爱的冰淇淋店。

"香草味,加杏仁。"小明准确地说出自己喜欢的口味,这是几个月语言训练的成果。

沿着栽满芒果树的小路漫步,芒果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小明忽然唱起来:"9月1日苏老师不来,9月2日苏老师不来......9月17日苏老师回来了......"

我蹲下身,轻轻抱住他单薄的身子:"小明要好好的,要记得按时吃饭,记得想苏老师。"

男孩的眼睛清澈如泉,倒映出我含泪的微笑。他伸出小手,轻轻擦去我的眼泪,这个动作让我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从旧同事那里收到一段录音。小明用走调的声音唱着我教他的《小星星》,最后即兴添加了一句:"9月1日苏老师不来......9月30日,苏老师再也不来了......"

在北京的寒夜里,我捧着手机泪流满面。那些温暖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我想起每一个与小明相处的日子。我知道,这个男孩永远在我心里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

第二章 跨越太平洋的牵挂

命运的齿轮转动,两年后我获得了赴美工作的机会——通过互惠生项目,去新泽西照顾一个自闭症男孩乐乐。

记得那天飞机降落时,我的心跳得厉害。乐乐的家坐落在一片安静的别墅区,每户门前都修剪着整齐的草坪,像是走进了一幅风景画。

"这就是苏老师!"乐乐的母亲李女士热情地介绍,"乐乐,来打招呼。"

一个五岁左右的男孩从客厅跑出来,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绕过大人们,轻轻抱了我一下,然后迅速跑回玩具车堆里。

"天啊!"外婆惊呼,"他从来没有主动拥抱过陌生人!"

这个开场白让我瞬间泪目。我蹲下身,与乐乐平视:"你好呀,乐乐,我是苏老师。"

他抬起头,那双清澈的眼睛让我想起小明。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又遇到了一个需要用心守护的孩子。

乐乐有严重的刻板行为,尤其在饮食方面:他只吃特定超市的特定品牌牛肉饼、特定香肠,以及外婆做的红烧肉。其他食物一概拒绝。

"要是这些产品停产了怎么办?"我担忧地问。

李女士苦笑:"所以我们每次都是囤货式采购。你知道吗,我听说有个自闭症孩子只吃一个牌子的咸蛋黄,他们家出门旅行,后备箱里全是咸蛋黄。"

这个画面让我下定了决心——必须让乐乐接受至少一种普通主食。

经过尝试,我选择了白米饭作为突破点。

"吃一口米饭,才能吃红烧肉。"我将一勺米饭和一碗红烧肉放在小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