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饿了吧?先垫垫肚子。村里条件简陋,委屈你们了。"
老者把碗放在桌上笑道。
四人连忙道谢。楚瑶看着黑乎乎的窝头皱起眉头没动筷,苏清漪和夏晚星却小口吃起来。
虽然窝头干硬米汤无味,但她们实在饿了。
林辰也咬了口窝头,粗糙口感让他不适却仍咽了下去,随即向老者打听:"多谢老丈收留。敢问如今是大宋哪个年号?汴京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老者愣了一下,随即笑道:"你们这些行商怎的连年号都忘了?如今是崇宁三年,徽宗皇帝在位。
汴京可热闹着呢,听说官家正修万岁山,派人去江南搜罗奇花异石,好多商贾都往京城做买卖去了。"
"崇宁三年…徽宗朝…"
苏清漪听到这个年份,脸色唰地惨白,手里的窝头掉在桌上。
林辰和夏晚星也僵住了——他们清楚记得崇宁三年是公元1104年,距离靖康之变只剩23年。
这意味着他们穿越到了北宋末年,一个即将崩塌的时代。
楚瑶虽不熟悉历史,但见苏清漪的反应也知不妙,急忙问:"清漪姐,崇宁三年有什么问题吗?"
苏清漪深吸一口气强作镇定,小声喃喃,不让老者听见:
"崇宁三年正是蔡京当政时期。这位北宋巨奸以'新法'之名大肆搜刮民财,百姓苦不堪言。
徽宗皇帝沉迷书画享乐,修建万岁山耗尽国力,还设'花石纲'强征奇石。”
她声音突然哽住,"二十三年后…就是靖康之变。"
老者见苏清漪脸色骤变,放下陶壶捋着胡须疑惑道:"这位娘子怎么了?莫非崇宁三年有何不妥?"
苏清漪指节发白地攥着桌角,喉头滚动好几下才压住颤抖——她比谁都清楚"花石纲"意味着什么。
这一年蔡京刚巩固相位,以"丰亨豫大"之名怂恿徽宗穷奢极欲。
江南搜刮的奇石正沿汴河源源不断运往京城,沿途州县为押运花石拆房毁田,多少农户家破人亡。
而二十三年后金国铁骑踏破汴京时,这座耗尽民力装点的"仙境"将沦为火海炼狱。
林辰察觉苏清漪的失态,连忙接过话头打圆场:"老丈见笑,我们在江南遭过劫,听说花石纲差役行事蛮横,难免后怕。"
这话正好戳中老者心事,他添着灶火叹道:"可不是!上月邻村王老汉因院里有棵百年石榴树被看上,拦了两句就被差役打得躺了半月。这世道百姓难啊!"
楚瑶听到"打人"二字下意识往林辰身后缩,酒红卷发垂落遮住慌乱的眼神。
她在娱乐圈见惯虚与委蛇,却从未听过抢东西打人能如此理直气壮,更没想到会掉进连基本安全都无保障的时代。
夏晚星默默抱紧插画本——老者说的石榴树,让她想起自己画过的汴河奇石图,原来那些石头都是这样强征来的。
“老丈,陈留县衙在何处?我们想补办路引,总不能顶着'外来商贾'的名头四处走动。”
林辰突然问道。
他记得苏清漪说过北宋对人口流动管控极严,没有官府开具的通行证,不仅住不了店过不了关,还可能被当流民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