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晏辞拿起筷子,夹了一块糖醋排骨放进嘴里。牙齿轻轻咬下,排骨的外皮带着些许嚼劲,里面的肉却酥烂入味,酸甜的酱汁在舌尖散开,不腻不齁,恰到好处。他眼睛亮了亮,又夹了一筷子清蒸鲈鱼,鱼肉鲜嫩,带着淡淡的姜葱香,没有一丝腥味,显然是处理得极为干净。
“姑娘的手艺,果然名不虚传。”顾晏辞放下筷子,看向苏清欢,“这味道,比宫里的御厨做的还要合我胃口。”
苏清欢听到“宫里的御厨”几个字,心里一动,轻声道:“公子吃过御厨做的菜?”她爹娘曾是御厨,若是这位公子认识宫里的人,说不定能知道些爹娘当年的事。
顾晏辞看出她眼里的期待,点了点头:“家父曾在宫里任职,我幼时常跟着去,吃过几次御厨做的菜。”他顿了顿,问道,“姑娘的爹娘,莫非也与御厨有关?”
“嗯。”苏清欢点点头,声音低了些,“我爹娘原是宫里的御厨,三年前因病离世了。这小馆子的手艺,都是他们教我的。”
顾晏辞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原来如此,姑娘能将爹娘的手艺传承下来,想必他们也会很欣慰。”
苏清欢笑了笑,眼里带着些许怀念:“我也希望如此。我爹娘常说,做菜要用心,只要用心做,哪怕是最简单的青菜豆腐,也能做出好味道。”
顾晏辞赞同地点点头:“说得好。不管做什么事,用心最重要。”他看着苏清欢,觉得眼前的姑娘虽出身平凡,却有着难得的通透和认真,像这巷尾的烟火气,平凡却温暖。
两人又聊了几句,大多是关于做菜的事。苏清欢说起自己研发新菜时的趣事,顾晏辞听得认真,偶尔还会提出自己的想法,两人竟意外地投缘。
眼看时辰不早,顾晏辞起身准备离开。他让林墨付了饭钱,又多付了些碎银,却被苏清欢拒绝了。
“公子,饭钱已经够了,这些碎银我不能收。”苏清欢将碎银推回去,“小店做生意,讲究的是童叟无欺,您能来吃饭,就是对小店的认可,我已经很开心了。”
顾晏辞看着她坚持的样子,笑了笑,收回了碎银:“姑娘倒是个实在人。今日多谢姑娘的款待,改日我还会再来。”
“欢迎公子再来。”苏清欢笑着点头,送顾晏辞和林墨走出小馆。
看着顾晏辞的身影消失在巷口,苏清欢才转身回了小馆。李婶凑过来,笑着说:“清欢姑娘,我看这位公子对你有意思呢,你可得好好把握。”
“李婶您别乱说。”苏清欢脸颊微红,却忍不住想起顾晏辞温柔的眼神和低沉的声音,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挠了一下,泛起淡淡的痒意。
接下来的几日,顾晏辞果然常来“知味小馆”。有时是独自一人,点几样小菜,安静地坐着吃饭,偶尔和苏清欢聊几句;有时会带几个朋友来,朋友尝过苏清欢的菜后,都赞不绝口,说这巷尾的小馆藏着大美味。
苏清欢渐渐习惯了顾晏辞的到来。每天早上准备食材时,她都会特意多准备一些顾晏辞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和清蒸鲈鱼;到了饭点,若是顾晏辞还没来,她会忍不住往巷口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