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伊斯坦布尔的迷雾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国际机场。走出机场,一股混合着烤肉、香料和海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街头巷尾的土耳其语叫卖声此起彼伏,蓝色清真寺的圆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是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蓝宝石。我们入住了一家靠近蓝色清真寺的酒店,酒店的房间可以俯瞰整个老城区,红色的屋顶连绵起伏,远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波光粼粼。
稍作休息后,我们便前往蓝色清真寺寻找线索。蓝色清真寺始建于17世纪,以其蓝色的瓷砖和六个宣礼塔而闻名于世。走进清真寺,里面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正在虔诚地祈祷或参观。根据丝绸地图上的标注,密码盒的线索应该在清真寺的某个角落。我们仔细观察着清真寺的每一个细节,墙壁上的瓷砖画描绘着《古兰经》中的故事,地面上的大理石纹路错综复杂,祈祷毯上的几何图案精美绝伦,但我们没有发现任何与密码盒相关的线索。
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一位穿着传统土耳其服饰的老人走到我们面前,他的白色胡须垂到胸前,手里拄着一根雕刻着花纹的拐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道:“你们是来寻找丝路密码盒的吗?”我和哈桑对视一眼,警惕地看着老人。老人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他和艾力老人在伊斯坦布尔大学的合影:“我叫阿卜杜勒,是艾力先生的老朋友,我们一起研究丝路文化已经三十年了。他之前给我发过邮件,说如果他出了意外,就让我把这个交给来找密码盒的人。”
老人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羊皮袋,递给我们。我打开羊皮袋,里面是另一半刻有纹路的和田玉,与之前的半块正好可以拼接在一起。拼接后的和田玉上,纹路组成了一段古老的阿拉伯文字,文字周围还刻着一些细小的星星图案。哈桑仔细辨认着文字,眉头时而皱起,时而舒展:“上面写着‘当新月升起,密码藏于宣礼塔之巅,唯有虔诚者方能得见’。”
我们抬头看向蓝色清真寺的宣礼塔,六个宣礼塔高耸入云,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金色的光芒。“新月升起的时候,应该就是今晚,”我看了看手表,“我们今晚再来,看看宣礼塔之巅到底藏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