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雨夜的不速之客
2024年春,西安的雨连续下了一周,古城墙在雨雾中泛着青灰色的冷光,像是被岁月浸泡得发胀的旧书封面。我坐在“老茶客”茶馆的靠窗位置,指尖夹着半支熄灭的香烟,烟灰簌簌落在褪色的靛蓝桌布上。面前摊开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杂乱的符号,那是上周刚解决的古董诈骗案残留的线索,如今已变成无意义的涂鸦。作为一名自由侦探,我早已习惯这种与线索为伴的日子,直到玻璃门被一股潮湿的冷风推开,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男人站在门口,雨水顺着他的帽檐滴落,在地面晕开一小片深色水渍,像极了未干的血迹。
“是陈默侦探吗?”男人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尾音里还裹着异域口音。他摘下帽子,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脸,深褐色的眼睛里布满红血丝,眼眶下的黑眼圈重得像是被人揍了一拳。我点头示意他坐下,给他倒了杯刚泡好的茯茶,茶叶在热水里舒展的声音,在这沉闷的雨天里格外清晰。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密封的牛皮纸信封,手指因为用力而泛白,将信封推到我面前时,我能感觉到他的手在微微颤抖:“我叫哈桑,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次来找您,是因为一桩牵涉两国的命案,警方束手无策,我只能寄希望于您。”
我拆开信封的封蜡,里面掉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和一份打印整齐的尸检报告。照片上是一位穿着传统维吾尔族服饰的老人,银白的胡须打理得一丝不苟,正手持一卷古地图,笑容慈祥地站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前。尸检报告显示,老人名叫艾力·买买提,72岁,是伊斯坦布尔大学丝路文化研究系的荣誉教授,三天前在西安碑林区一所老旧民居内死亡,死因是高浓度氰化物中毒,但现场没有发现任何下毒容器,门窗完好无损,唯一的异常是老人右手紧攥着半块刻有奇怪纹路的和田玉,指骨因为用力过度而微微变形。
“艾力先生是我的导师,”哈桑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磨损严重的银质怀表,表盖内侧贴着一张小照片,是年轻时的他和艾力老人在蓝色清真寺前的合影,“他一生都在研究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从长安到君士坦丁堡,跑遍了丝路沿线的二十多个国家。这次来西安,是为了寻找一件失踪了八百年的文物——‘丝路密码盒’。”他顿了顿,喝了口热茶,喉结滚动了一下,“传说这个密码盒是唐代玄奘法师西行归来时留下的,里面不仅记载着丝路贸易的黄金路线,还藏着一件足以改写西域史的国宝。”
我拿起照片仔细端详,发现老人身后的书架上有一本翻开的古籍,书页边缘已经发脆,上面有几个用红笔圈住的汉字:“长安西市,月出东方”。“警方调查过吗?”我问道,指尖轻轻摩挲着照片上老人的脸。哈桑点头,从公文包里又拿出一叠文件:“西安警方和土耳其驻中国领事馆都介入了,现场勘查报告在这里。您看,法医在老人的茶杯里检测出了氰化物,但杯口只有老人自己的指纹;门窗没有撬动痕迹,邻居说案发当晚看到一个穿着红色旗袍的女人进了老人的院子,可监控里根本没有这个女人的身影,像是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了。”